外媒《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 》揭露,中國自 2015 年已在不丹揭羅布 (Gyalaphug) 建村。去年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更到訪該村,要求不丹民眾將「明亮的五星旗」高高舉起,也要求民居要將當地當作要塞,保衞中國邊界。外交政策學者 Hal Brand 於《彭博》撰文,批評北京此舉屬「新型土地掠奪」。

中國自 1980 年代起不斷對外聲稱揭羅布一帶屬中國領土,但國際一般則認為該地區屬不丹的倫奇宗 (Lhuntse) 。然而,中國在 1998 年 12 月就與不丹簽署協議,中方表示承認不丹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並稱不會採取單方面行動改變邊境現狀。 

然而,《外交政策》揭露中國於過去幾年透過不斷於不丹境內揭羅布興建道路、村莊、兩個共產黨行政中心、通訊基地、救災倉庫,以及五個軍事或警察哨崗等,違反了兩國協議。報道形容,中國此些行動比起以往戰略來得更具挑釁性,也與中國在南中國海採取的方法類近,北京將置鄰國關係於風險中。

報道解釋,揭羅布傳統上屬於 Beyul Khenpajong 的地區,是不丹人的藏傳佛教聖地。不丹古代文學及神話至少於 15 世紀已有提及 Beyul 內的不同陝谷。當地也是現任不丹王朝首任國王的父親,也是誕生於 Beyul 周邊地區。《外交政策》形容,沒有不丹官員會向中國正式放棄此地區,並指「如同英國不會放棄巨石陣,意大利不會放棄威尼斯一樣」。

《外交政策》指,Beyul 與鄰近的曼朱瑪谷地 (Menchuma Valley) 一直都渺無人煙,也未曾有基建存在,以往只會在每年夏季有不丹軍隊在該處駐守,目的是保護在該處放牧的不丹牧民,免受西藏人騷擾。不過到 1990 年代中期,兩地衝突加劇,最終令不丹牧民決定離開 Beyul 南部,軍隊也隨之離去。然而不丹政府或沒有預料到北京會決定在該處興建基建,而多數 Beyul 及曼朱瑪谷地一帶也被中國控制。被中國控制的地區足足佔了不丹 1% 領土,但已難已從中國手中奪回。

報道指,驅使中國暗中以興解基建、擴展領土的部份原因,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 2017 年表明要鞏固西藏邊境,與同樣毗鄰不丹的印度角力。今次並非中國首次在不丹境內建設,2017 年中國也曾試圖鄰近印度的不丹西南部的洞朗平原 (Doklam plateau) 興建道路,但遇印度軍方阻撓,雙方對恃 73 日,最終中國放棄計劃。

中國之所以對這地區感興趣,其中一個原因增加中國與印度的策略競爭性,並使不丹完全對中國開放外交關係,讓他們在不丹首都辛布 (Thimphu) ,以此抗衡印度對不丹影響力,手法與中國對尼泊爾一樣。不過不丹也意識到自己於地理上處於兩信大國之間,因此一直都只有與印度,而沒有與其他主要力量建交。

《外交政策》指,中國原則目標明確地是希望擁有連接印度的領土。自 1990 年代起,中國已向不丹交涉,提出以 495 平方公里的 Beyul 交換西不丹,與印度更接近的土地,以得到更佳、針對印度的戰略優勢。不丹原本也原則上同意中國的交易,但因一些細節爭議而一直未有簽署相關協議。自此中國對不丹的壓力也有明顯增加,在 2004 年有不丹高層官員表示有中國士兵到 Beyul 南部,並在同年夏天於接近不丹西部邊境地區興建道路,其中四段更試圖連接不丹。

不丹就此對北京發出抗議,唯得到的回應則是指不丹「反應過大」,但為表善意會停工,可不到一年後,中國就繼續施工。《外交政策》指,中國在過去 20 年一直不斷蠶食不丹領土,而揭羅布只是中國的跨境設立的其中一個「西藏邊境小康村建設」。中國也有在曼朱瑪谷地建村,從衛星圖片發現當地 2019 年時已建有 20 棟房屋,在今年 1 月更增加至 50 棟。此外,中國也在離揭羅布約 11 公里的 Dermalung 開始建村。印度媒體去年也指出中國在不丹西南部邊境內開拓名為 Pangda 的村莊,但中國已否認相關指控。

《外交政策》引述部份分析指,不丹有機會已向中國拱手相讓該地區,但未有對外宣佈相關決定。雖然國土明顯被中國入侵,但不丹政治評論員 Tenzing Lamsang 就對《外交政策》表示,不丹基本是陷入兩個巨人(中國及印度)之間的小國,因此採取的策略是避免與任何一方抗衡。外交政策學者 Hal Brand 刊於《彭博》的評論文章就指,中國採取的手法與二戰德國或者北韓試圖征伐南韓的「全面侵佔」不同,中國改而逐步慢慢吞併鄰國,而此舉一般也較難觸發大型戰爭。俄羅斯的近年於烏克蘭擴張行為,也是用相同手段。

他認為現時中國的行徑,是多年因國際反應不大,而逐步變為常態。Brand 認為,現時使世界保持相對秩序的原因因為國家沒有惡意意圖,而是他們會擔心侵略性行動所帶來的後果,然而近年中國與俄羅斯對在具爭議領土擴張的行為均讓兩國的對有後果的擔憂正逐漸消退。他直指:「既然掠奪一處無後果,為何不去在其他地方照版煮碗?」

來源:外交政策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