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筆記】《有你,故我在》或者回憶就像碎片難以整全
0. 疫情反反覆覆超過一年,沒看現場演出也超過一年。就像剛開始接觸網上演出一樣,現在重返現場竟會覺得生疏、陌生,像是要逆向地重新適應。很不習慣,即使黑盒一類傳統舞台也如是,很奇怪。
(註:我是看何念珠(黑袋)路線。)
1. 整個觀演經驗令我想起美國小說家 Doug Dorst 在 2013 年的作品《S》。那小說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單單鋪陳故事,也因應情節在書中附夾一些小道具,例如:書信、相片、明信片等等。讀者看書看道具,同時也在拼湊解謎。《有你故我在》正給我這樣的感覺 —— 線索散落於大館不同角落,觀眾拿起觀演包,用裡面的地圖和道具,收集故事碎片。
2. 無疑,這種觀演經驗是有趣的,但故事感染力較我預想弱。兩個女子在監獄裡萌芽的愛情故事,本來可以極盡旖旎,而且帶有「不自由的地方卻成就戀愛自由」的張力;但劇中兩名女角關係描寫頗為平淡,情感也十分壓抑,頂多牽手抱抱,言語上也少有調情。或者,那年頭同性愛都如此隱晦,但今日的觀眾看來不免會猶豫:她們之間到底是愛情還是友情。如果二人之間只是友情,「囚禁不了禁戀」的張力就未能成立,戲劇性也會上打折扣。
3. 大約一個半小時的演出,劇本涉及六個角色、至少十個場景,時空交錯,支線多,有點亂。甚至乎,我要到散場謝幕,才分得清楚誰是何念珠、誰是黎惠玲。我回想劇情,再對應發展,又感到轉折不明——怎麼何念珠會安於異性戀的婚姻生活?而黎惠玲又為何當初甘於接受被安排婚姻、後來卻移居外國追求同性伴侶?這些心態變化是如何得來?劇中不太能找到答案。
4. 承上,《有你故我在》將故事設定於 1997 年主權移交前後的香港,又略略提到 1984 年的「旺角騷亂」,試圖借用一些時代背景,令故事更豐富。編劇甄拔濤曾於訪問中提到將故事背景設置於 1980 年代,意念在於「想講上一次移民潮」對照今時今日的另一波移民潮,「觀眾可能更加有感覺」。時代是對上了,但又著墨不多,主線在於兩個女子的情感流動;但兩女之間的故事又若即若離,令劇作看起來碎片得難以拼湊整全。或者,回憶就這模樣吧?
(文本無題,現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