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大陸熱賣的社會政治文化意義
終於在安博上看了大陸今年春節最賣座電影「你好,李煥英」,票房高達54億餘人民幣,觀眾數以億萬計,反映了一個客觀事實,經過四十多年來的開放改革,中國大陸下層建築翻天覆地的變化,終於上屬建築也有相適應變化,尤其是近幾年中美貿易戰後(嚴格而言,分水嶺始於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關鍵的轉變是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後),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頭馬車(出口貿易和加工工業、投資和內部消費)的比重不得不加以調整,內需成為主力,比重超逾GDP的50%,作為第三産業的文化娛樂事業,當然亦會出現顯著的變化。
電影是普及文化,觀眾的口味決定市場,片種的內容轉變及受歡迎程度,其實也反映了觀眾喜好的轉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城鎮的普及和大陸中產階級的形成及冒起,大陸電影市場也有著明顯的變化。大陸有政治審查,政治和社會敏感的題材不輕易過關,但以家庭倫理和親情為主題的電影(客觀上有維穏作用,公道地說,全世界即使民主自由國家,溫情片的社會實際功能亦是一樣,沒有分別)不會受限,大有可為,只要擊中廣大民眾的深層或潛層的集體意識,必為群眾受落,大賣特賣。
「你好,李煥英」熱爆,正是這個原因。電影故事內容其實很簡單,女導演賈玲身兼主角,扮演相貎平凡甚至是一般以貌取人的世俗不會喜愛的肥胖女孩,出世已經是超重女嬰,讀書成績欠佳,一生只會為母親帶來麻煩,從來沒有任何值得人家讚賞的成就,足令母親臉上沾光,中學畢業後更要買入讀中央藝術學院的偽造取錄證令媽媽開心,好讓她可以大排筵席,廣宴親朋,在親朋戚友間吐氣掦眉。豈料母親年輕在工廠工作時的「宿敵」王琴來踩場,炫耀自己的女兒在UCLA畢業做導演,在荷里活拍電影,月入八、九萬元,硬要將李煥英的女兒只能入讀藝術學院未來做演員比下去。在一片吵吵鬧鬧的推推撞撞之間,賈玲只能入讀普通成人學校的取錄證跌露出來,大出洋相收場。媽媽沒有怪責女兒,兩母女在路上邊行邊說時,不幸出現交通意外,被車撞到了,母親在醫院彌留期間,女兒發夢,超越時空,回到1981年母親在工廠工作的時候。那時母親還未結婚,女兒權充母親的表妹,企圖穿針引線,撮合母親與廠長兒子的姻緣(當時做工廠領導,就是權貴,被工友普遍視為靠父蔭上位的人,就被認定是紈袴子弟,他後來自己去深圳打工發展,娶了母親的「宿敵」王琴,生了個在UCLA畢業的女導演),改變母親的命運。但這個改變母親命運的行動究終沒有成功,因為媽媽早已芳心暗許女兒平凡的父親,拍拖三年,她從不羨慕和喜歡份屬權貴的紈絝子弟,對女兒其實也沒有什麼虚榮的期望,並非望女成龍,只是希望女兒健健康康,快樂成長。女兒的一廂情願,是誤解了母親的心意,終於在這次夢幻的旅程中,知道真相,更加認識和深愛母親。
導演的電影文法純熟,節奏明快,與一般看慣的大陸劇集細水長流不同,卻不失細節,很快便清楚交代了兩母女的關係和感情,進入主題戲肉的夢幻旅程。電影是輕喜劇,所有劇情細節、人物塑造都建築於廣大民眾過去開放改革四十多年來的集體回憶上,包括內裡扮演蝦蝦覇霸的流氓,也受香港電影文化的熏陶,崇拜和模仿「古惑仔」的陳浩南(鄭依健),所以容易惹起群眾共鳴,因而熱賣。最巧妙的地方,是電影不迴避大陸普遍被人垢病的價值觀和社會陋弊,例如民眾喜愛互相攀比炫耀子女成就的庸俗勢利心態、工廠內領導權貴與工人的階級差異和矛盾、社會普遍向錢看及偽造作假蔚然成風........,但全都蜻蜓點水,點到即止,謔而不虐,成為大家一哄而笑的劇情,主題突出的是永遠不會被人鄙棄的母女親情和母愛無私的奉獻和偉大,在以一孩家庭為主的大陸城鎮,獨生子女是普羅大眾唯一的希望和出路,他們絕大部分的樣貎、處境、際遇和命運,其實和李煥英母女差不多,又豈能不身同感受,不欣然受落,廣受歡迎?
我是讀社會學的,作為大眾普及文化,看電影、聽音樂是最佳的社會觀察(當然能夠在其中生活,體驗更深),饒有趣味。在任何社會,不管是所謂自由民主抑或專制獨裁,主流的普及文化絕大部分都是維穩的,旨在娛樂民眾,也讓受現實生活壓迫的民眾消消氣,是社會的安全閥(Safety Valve),分別只是由私企抑或政府主導,其實沒有誰比誰高尚,所以有「電影是夢工廠」之說。看過「你好,李煥英」,我更確定自己不是大陸中國人,文化差異明顯存在,難以共鳴,但不難理解,更不能不承認,大陸已建立了自己的本土文化,普羅群眾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品味,外面的社會制度和文化不同,未必認同,現時也大多數不認同,但過去港產片以至荷里活西片在大陸深受崇拜和歡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願意不願意也好,外來電影要在大陸開拓市場,普遍為民眾受落,除了官方的意識形態限制外,不熟識大陸民情及其歷史文化,尤其是民間的庶民文化,休想成功,失敗是必然的事。
當然,也有成功例子,例如我看了「七月與安生」,便確定必非池中物的曾國祥是個難得拍大陸女性電影比大陸人拍得更神似和精彩的奇才(嚴格而言,他並非百分百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成長期間,在加拿大讀書和生活),今年入選奥斯卡可惜落敗的「少年的你」,進一步確認我的眼光不差,曾國祥的確才華洋溢,可惜受父親所累,因而不獲廣泛認同。電影探討的是大陸社會敏感的青少年欺凌和犯罪叛逆問題,揭露了一定的社會瘡疤,也是擦邊球,卻說明只要是有心人,真的有才華,在任何社會條件的局限下,一樣可以創造出色的作品,一切都只是事在人為而已。同樣道理,香港的普及文化,儘管市場小,難復八、九十年代的黃金盛世風釆,但一樣不會死,仍有市場,只待有心有力的人努力。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