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辦公室,其中一幅牆有部電視,通常播著 24 小時新聞台。那些突發新聞的音樂,經常令全公司精神緊張。但剛過去的星期五,情況有點不同。

晚上 11 時,有人轉了台去 ViuTV,看《Error 自肥企画》第 15 集。節目開始,響起(後來大家才知道歌名的)歌曲《Broken Parts》。節目頭半是「團隊聚餐」,搞搞笑笑,但廣告返嚟,風雲變色 — 表面上是模仿《新世紀福音戰士》結局的短劇,但對白卻是直接討論今時今日在香港,大眾娛樂,以至電視綜藝的意義。

同事 C 在座位看得全神貫注,間中發出「嘩」的一聲。同事 S 打開手機拍攝電視畫面,上載到 IG story。

短劇的尾聲,主角阿 Dee 在連續三次說出「唔好逃避」後,恍然大悟,說:「Error 並唔係唯一戰鬥緊嘅人,只要一日仲留喺呢片土地上,每一個人都用自己嘅方式,喺自己嘅崗位戰鬥,一個人唔會成功,但如果每一個人都盡力嘅話,每一個人都盡力嘅話!」(事後同事盡力、用心把全節對白謄寫一遍,作為記錄

不知怎的,我的淚腺有微妙反應。

這是崩陷的時代,這是離留的時代,這是考驗的時代。

這個星期,《立場新聞》繼續盡力記錄這一片土地的故事。我們推出新專題《記香港》,記小島一隅的大小人物,有名有姓的,或默默無聞的,數十年來香港,每一點小水滴的奮力搏鬥,就是我們的大江大海。

《記香港》第一輯,由有線電視前〈新聞刺針〉監製羅淑儀訪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影像記錄,訴說陳日君的香港故事。陳日君說,喜歡鷹,渴望如小鳥般自由飛翔;香港深陷枷鎖,陳日君說,他不會走,不可以走,不應該走。

第二篇章,特約記者蘇美智在台灣訪作家陳慧,「獅子山下」的一輩,檢拾香港的記憶碎片,說香港滄桑、記時代變臉,以及,和香港一場漫長的告別。

第三篇,立場博客區家麟訪前「有線中國組」、現《眾新聞》中國組主管司徒元,從少年時代文革中留學廣州,憶述自由香港採訪中國之獨特地位、說他鍾愛的香港。

《記香港》系列陸續有來,趁還可以,我們說自己的香港故事(見專題序言),對抗遺忘,記住令香港屹立不倒的特質,留住不滅的自由魂。

《立場新聞》英國組同事去了蘇格蘭,訪問在聖安德魯斯大學創辦香港文化課程的教授利大英。碰巧他也用了「盡力」一詞(do what we can)。「在這個國家,我們真的要為香港盡力,教香港歷史、文化和語言。唯其如此,才能讓香港社群知道,整個教育系統中最少有一個部份,是說他們的故事。」

關注 LGBTQ 議題的同事則以專題報道極權下的同志運動處境(上篇下篇)。不少同運者都感受到,在高壓的政治環境之下,街頭集會遊行承受更大風險,政策倡議不見出路,公眾教育遭到審查,司法戰線亦遲早淪陷。極權臨近,公民社會的空間被壓縮。就連一向被視為「安全」、「中產」的同志運動都無法倖免。

調查組則追查兩宗香港人很關心的新聞,一是「粟米肉磚飯」,竹篙灣隔離營膳食先後由國泰、美味王及丹尼 3 間供應商負責,但《立場》訪問 10 位不同時期入住的市民,多人批評食物差劣,有人認為合約價太低,並不合理。我們調查亦發現,署方過去 8 個月將膳食供應分拆逾 30 張合約以邀請報價方式購入飯盒,而非公開招標,與政府規定有矛盾。

另一宗公眾關注的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處長蔡展鵬,因身處色情活動場所受查的事件。有傳涉事無牌按摩院為灣仔「Viet Spa」。我們發現該店的胡姓老闆,近年積極開拓按摩院業務,現時在灣仔至少營運 3 店。

另外我們還訪問了於香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 YouTuber Zain,他從容道出自己自小在香港被歧視的經歷,「我從來無諗過要融入,無可能融入到。我想喺香港證明到自己,我可以做到一個普通人做到嘅嘢,就算我係咩膚色,我都一樣係可以做到。」

***

盡力在自己崗位上做事,又如何?那段短劇的尾句(「每一個人都盡力嘅話」),其實沒有提供答案。然後節目主題曲奏完,插入 Mike 導在拍攝期間一段真心話,畫面打出「全篇完」,然後響起歌曲《Broken Parts》的這幾句:

We know what only we know
We close our windows, we close our hearts
And we go where only we go
We' re building towers made of broken parts

是的,We' re building towers made of broken p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