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地培訓醫生】張建宗:醫生組織應客觀、理性、務實看待 陳肇始:無繞過醫委會
政府早前建議修例讓非本地培訓、香港永久居民醫生,在本港公營機構工作最少 5 年,通過在職評核後便可免試正式註冊。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23日)發表網誌,呼籲醫生組織應以客觀、理性及務實態度,處理醫生人手不足問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亦在網誌重申,修例並無繞過醫委會,非本地培訓醫生仍須向醫委會註冊,接受醫委會的紀律監管。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以「改善醫療 刻不容緩 病人為本」為題發表網誌,指即使本港過去 10 年不斷增加醫科生學額,仍未能解決醫生人手短缺問題,須考慮引入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他續指,2001 年至 2010 年間只有 366 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2011 至去年則有 396 名,因此「有逼切需要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途徑,讓他們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無須通過執業資格試,亦能夠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
張建宗指,港府「銳意改善」本港醫療體系和服務,建立周全穩健的醫療制度及可持續發展。他期望,社會各界及醫生組織,以客觀、理性及務實的態度處理醫生人手不足的課題,從香港整體利益出發,讓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
陳肇始:申請人可選擇專科按空缺而定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則在網誌重申,最新建議並無繞過醫委會,強調尊重醫委會規管醫生的法定權力,日後非本地培訓醫生仍須向醫委會註冊,並如其他本地醫生一樣,受醫委會的紀律監管。
對於被指局長有權影響認可學院名單,陳肇始澄清,委員會以客觀及高透明度的方式制定名單,但若委員會在合理時間內都未能制定名單,食衞局局長基於公眾利益,才會向委員會發出指示,要求委員會在指定時間內制定有關名單。
至於政府新建議下,非本地培訓醫生可毋需考執業試,只要通過在職評核便可獲得正式註冊。陳肇始重申,執業試並非確保醫生水平的唯一途徑,亦非有意取締現時執業資格試,認為在職評核可確保申請人的水平,但至於如何制定在職評核,「我們會與相關公營醫療機構再作商討。」
不少醫學界人士早前提出,新方案下將令本地醫生減少專科培訓的機會,陳肇始指,會確保有足夠專科培訓學額,供本地醫科生及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又指由於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時間不同,他們可選擇的專科將視乎當時的空缺而定。
最快 5 年轉私人執業
政府 5 月 18 日 公布具體方案,宣布在有限度註冊及執業試以外,另設第三個渠道「特別註冊」。只要申請人是香港永久居民,毋須考試便可任職公立醫院,若持有專科資格,只要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至少 5 年,便可免試在私營市場執業。另外,政府將設「特別註冊委員會」制定認可醫學院名單,委員會 10 名成員中,有一半由政府委任,名單將每三年檢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