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的香港兒童小英國
英國是一個文化豐富的國家,不論 BNO 移民,還是讀寄宿學校,來自一個傳統孔子儒家三千年文化加周星馳黃子華 ViuTV 娛樂影視背景的香港人,即使曾經英國普通法、賽馬會餐飲嚴禁使用手提電話大聲講話、以及文華酒店飲英式下午茶知道 Finger sandwiches 和 Scones 分別的食法;剛抵達英國,總會有一點點 cultural shock。
除了香港一名六十歲阿伯級馬迷,有幾十年進入馬場的經驗,知道沙圈睇馬、怎樣鑒別馬匹毛色、分析一匹心水馬過往三個月的往績、對於英國式賽馬的下注方式、賠率、賽馬文化琅琅上口如數家珍,當他去到英國打比馬場(Derby),才會如魚得水無縫交接地擁有一份全無文化隔閡的歸屬感。
為什麼呢?因為正如美國太空人上月球之前要在美國太空總署設立的月球環境模擬室之中受訓,親自體驗失重狀態以及高速飛行,香港的跑馬地和沙田馬場,就是英國殖民地管治時以英國的賽馬發展,在香港建立的環境模擬太空艙。
但近年大量香港中產階級和平民,將子女送去英國讀寄宿學校。英國的寄宿學校文化至少有五百年歷史,在香港從來沒有文化體驗的小太空人預備班。我認為這是某種的年齡歧視和族群歧視。
例如英國寄宿學校的氣氛和節奏,與香港的聖保羅、拔萃、喇沙等一級名校完全不同。不但寄宿學校的校長不必接受是否愛國愛皇室的定期政治考察,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在集中營和類似香港《逃學威龍》的那種狀態之間的某一個中間落墨的區域。有時非常嚴肅,有時可以很輕鬆,有時搞笑,但絕對不是低級趣味的無厘頭。
由於香港中小學教育的環境,隨着時間的推移,必然與前英國殖民地時代營造的那種 mindset 和氣氛越來越遠,但偏偏又有成千上萬的香港家長非常眷戀英國寄宿學校文化。為了 bridge up 這個日漸巨大的差異,我想到香港馬會的投注額並未因為疫情而減低,香港如果沒有一個銜接英國寄宿學校的過渡所在,對於即將去英國讀書的孩子不太公平。
香港 Wycombe Abbey 、威雅學校夏令營即是為寄宿學校在香港而設的體驗活動。設備跟足英國傳統名校優良標準,設有最頂尖的藝術教室、STEM lab、還有一幅 14.4 米高的室內攀石牆,戶外運動場等等,create 一個準英國寄宿學校環境的中介站,讓小太空人在裏面實驗若干的去香港化文化失重狀態,準備登陸火星之前的種種刺激和期待。
師資方面,由牛津畢業的資深導師全英語執教,強調團體活動而不是個人連線打電腦遊戲,建立使用英語溝通的全境 humanities 自信心。課程以英國國家課程為基礎,又為香港學生能力度身打造,方便以後銜接英國升學。
年齡分 6-8 歲和 9-12 歲兩組,地點在香港威雅學校,費用包教材午餐。
香港馬迷雖然有沙田和跑馬地長期銜接適應英國的 Derby 和 Ascot,但香港的馬場沒有使用英文,進入馬場的公眾席,馬會也沒有教你怎樣着衫。馬會的會員雖然有 dress code,卻沒有對女性會員要求怎樣戴帽、着那一種長裙。這些細節,都是英國文化。
香港的疫苗,已經少了牛津的阿斯利康,幸好英國的寄宿學校教育還是一個非常 solid 的選擇,咁選上之選,是否應先為子女選一個有意義的英式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