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廂,樓底 15 米高的展廳,玻璃天窗透入炎夏藍天,與「白雲」藝術品相映成趣;那邊廂,狹小如通道的黑房裡,擺著一排課室木桌,螢幕在淡淡紅色下移動。同一個藝術館,同一個藝術家,兩組感受截然不同的作品,創作者林欣傑(Keith Lam)卻說同樣關乎「超真實」(hyper-reality)。

隨著疫情稍為緩和,文化場地重開,香港藝術館近月推出多場新展覽。早前開幕的展覽「不是時裝店!」,林欣傑作品《雲圖境像》的「互動白雲」已成為不少遊人自拍打卡的熱點。有藝術家可能介意,觀眾只顧打卡,忽略創作意念,但 Keith 卻一臉滿不在乎,「一啲都唔介意,打多啲!」他向《立場新聞》解釋,《雲圖境像》首創於 2015 年,觀眾當時要將物品放在實物投映機上進行互動,物品顏色反映於雲朵之上;但 2021 年的《雲圖境像》透過網絡互動,擷取 Instagram 簽到於「香港藝術館」的帖子。雲朵反映抽取自帖子相片的顏色,每隔 3 分鐘轉更新一次。換言之,打卡即互動,互動即參與。

作品在藝術館地下別館展出。窗外自然的白雲,與室內人工的雲朵,同場並置,Keith 笑言「真 cloud 同假 cloud 重叠埋一齊,真天色同假天色再 overlay 埋一齊,完全 complete 咗本身想講 the blur boundary of real and virtual 呢件事」。更進一步,他引用法國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理論,指科技介入造成自然異變,人們難以區分真實與擬像(simulacra),遂形成「超真實」(hyper-reality)。《雲圖境像》取材自網路,再反映於現實,模糊現實與擬像的界線,甚至擬像反過來變成現實的參照,「單嘢而家真係好 hyper-reality」。

「超真實」也是 Keith 同場另一展覽作品《人工現實》的創作起點。近日開幕的「超現實之外——巴黎龐比度中心藏品展」,館方邀請 Keith 以創作回應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他以超現實出發,再延伸聯想到「超真實」。

黑房中,Keith 擺放 6 張課室木桌,各配備一個機械螢幕。螢幕放映由人工生成的影像,有些能夠清晰辨認,有些難以辨別。「從真像的投射、偽裝和曲解真像,到偽裝不存在的真像、脫離真像與事實,產生比真實還真實的超真實,甚至成了新的真實。」再者,機械螢幕在紅燈下參差不齊地移動,他解釋作品背後運用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透過輸入指令控制機械螢幕。指令雖然統一,但機器學習的速度有異,所以動作有時並不齊整。他進一步追問,「呢個作品俾 instruction 嘅人係我,咁現實裡面又係邊個?」

「不是時裝店!」

日期:即日起至 2022 年 1 月 5 日
時間:10:00 – 18:00(星期一至三、五)10:00 – 19: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地點:香港藝術館 2 樓專題廳

「超現實之外——巴黎龐比度中心藏品展」

日期:即日起至 2021 年 9 月 15 日
時間:10:00 – 18:00(星期一至三、五)10:00 – 19: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地點:香港藝術館 2 樓專題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