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林正財:可穩守醫生質素 有人把事件陰謀論、政治化
政府日前公布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方案,擬容許他們毋須考試便可任職公立醫院。團結香港基金今日召開記者會,對政府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表示歡迎。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在會上強調,政府提出修例沒有政治目的,批評有人陰謀論、政治化。
林正才:毋需擔心醫生質素 水平可以穩守
政府上周宣布,將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在現行有限度註冊,及執業試以外,另開闢第三個渠道「特別註冊」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今日指,政府提出修例沒有政治目的,他認為每次也有人把事件陰謀論、政治化,希望市民和專業團體實事求是,解決問題。他指過去十幾年削減醫科學額是錯誤,社會政策必須長遠,故希望透過修例,提供途徑讓在外國畢業的香港醫學生回來香港執業。
被問到外界擔心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免試執業,會令很多內地醫生來港執業,擔憂影響醫生水平,林正才指修例為解決人數不足問題,又稱修例並非直接讓海外醫生免試來港執業,因為他們已經在來源地通過執業試,而入職後亦要接受在職培訓,故認為毋需擔心醫生質素,「水平完全可以穩守」。
林正才又指,現在的問題不單是處理醫生不足就能解決,而是關於如何挽留人才和分配資源等問題。他認為人手短缺的問題讓醫生面對很大困難,在公立醫院工作的醫生因為辛苦而決定離開,令留下的醫生越來越少,他們就越來越辛苦,形成惡性循環。他認為修例讓醫生有喘息機會,故今屆政府先踏出第一步改善問題。
報告建議容許外地畢業生報考資格試 以舒人手短缺壓力
團結香港基金今日發表的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希望吸引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又建議容許未有實習經驗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報考執業資格試。對於已在海外取得專科醫生資格的人才,政府應改善海外專科醫生認證機制及提高透明度。
基金會形容,過去十年,政府嘗試透過各種方法挽留人才,可惜成效不彰。而本地醫生短缺情況持續惡化,至 2030 年醫生短缺人數將達 1,610 名。基金會又稱,現時公立醫院多個專科輪候時間過長,其中眼科、內科和耳鼻喉科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長達 123、90 及 83 星期,而不少病人在輪候期間病情惡化。
基金會提到,在 1996之前,來自英聯邦認受國家的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可以不經執業資格試而獲得香港正式註冊執業資格。當時每年新註冊的醫生中,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比例平均達 53.6%。而此政策廢除後,政府卻沒有補充醫生人手,以致醫療體系百病叢生。
基金會補充,香港新註冊的醫生人數大幅下降,其中近年非本地培訓醫生僅佔新註冊醫生約一成。而截至去年,香港每千人只有約兩名醫生,不及新加坡的 2.5 名 OECD 成員國的平均 3.5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