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假新聞的國家「真理部」
日前一家網媒表明,因應《港區國安法》及正在研究的「假新聞」法例威脅下,宣布遣散屬下員工,變為「一人公司」,事隔不足一日,保安局又以國安法為由,凍結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的資產,種種跡象顯示,整肅媒體「不聽話」的媒體,只是時間問題。
為設立「假新聞」法提供基礎,立法會秘書處 2020 年中發表一份名為《應對網上虛假資訊的措施》的研究,援引新加坡及法國為例,都分別有應對所謂「虛假新聞」的法律。惟法國《整體安全法》於 2020 年 11 月甫一上台,旋即引起全國過萬名市民上街抗議,多個團體如法國記者工會、國際特赦組織等亦發起集會反對,認為新法是針對於示威現場報導的新聞工作者而設。
被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新聞自由排名第 151 位的新加坡,在 2019 年通過《防止網路錯誤資訊和操縱法》時,不單為輿論爭議,更加有國際科企如谷歌、推特及臉書等企業高層向星國政府表達憂慮,認為新法對他們持續於新加坡投資有影響,而且擔心政府日後會以法律途徑迫使業界刪除所謂「假新聞」。對於所有不利指控,總理李顯龍在《新加坡聯合早報》則表示法例是「保護自己,為免心懷不軌者可利用不同群體彼此對立,製造社會混亂」而設。不約而同的是,警隊首腦鄧炳強亦多次表示「假新聞」是「外部勢分化社會、煽動仇恨」的手段,可見威權國家對傳媒的管制,甚至口徑也如此一致。
在威權統治下,新聞的真假是由其立場而定。立場親政府的,視為政治宣傳(Propaganda),反之,與政權持相反意見者,不論報導如何詳實及認真,也淪為「假新聞」。回憶六十多年前的中國,《人民日報》曾有一題為〈甘肅糧食一倍多,糧食產量 200 億斤〉的報道,更有海量文章表達「全國大豐收」的「盛況」,例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等口號,這些誇大失實的「假新聞」,不單得不到糾正,於「大躍進」期間更變本加厲,「衛星田」的「喜訊」充斥,令民眾盲目相信糧食充沛,最後引致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民後來死於飢荒之中。
如斯惡果,皆因管治階層有意讓真正的「假新聞」一直流傳,甚至動員社會賢達,如錢學森等知名的科學家,以其權威令人民、官員相信中國的糧食產量可以一直上升,吹捧國家的水利建設、政策等,最後釀成人道災難。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願意「抗擊」假新聞的幹部,如彭德懷、黃克誠等人,就自然在鬥爭下被冠以「反黨分子」名號,輕則貶職,重則罷免。
如歐威爾在《1984》所言:「誰能控制現在,便能決定過去。」面對政府及親政府媒體的左右夾擊,真正持平、求真的媒體及報道,只會因為寒蟬效應下「買少見少」,恐怕日後就只餘下「真理部」,負責「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