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樂】懷念戴天:「做一個詩人,先要做一個人」
【文:何青】
香港著名詩人戴天月初在加拿大逝世,享年86歲。詩人關夢南曾到多倫多探望他,晚年的戴天已掛著心臟起搏器,同時患上癌症。自知大限將至,談話之間,戴天說到他的「不捨」,關夢南本以為他不捨得俗世或親情,然而他不捨的卻是中華文化,令他不能夠灑脫離去。
以詩書寫城市 開啟現代詩壇
戴天1935年生於廣東,幼時曾居毛里裘斯,六十年代在台灣與同窗白先勇、李歐梵、王文興、劉紹銘等人創辦《現代文學》。他畢業後到香港從事出版社工作,創辦《盤古》月刊,並參與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國際寫作計劃」,為首位香港參加者。當時大部分國內作家文風保守,仍保留著五四的去國懷鄉之情。戴天將充滿現代性的文學帶進香港詩壇,他詩作的句式有彈性,運用大量短句,開創了新的文風。
「我是一個難以解決 / 又不得不 / 解決 / 又不能解決 / 又要解決的 / 解決……」
內容上,他不再追求華麗與激昂的詞藻,反而以矛盾與虛實交錯的手法,表現出現代人的困境。他也嘗試不同類型的風格,譬如他寫城市的詩就充滿圖像性,關夢南說他當時從來未見過這樣的詩,不論形式和內容也為香港帶來新思想。
「歸去來兮,胡不歸/長長的路已被踏斷/我們佇在,如億萬年的化石/聽時間冷卻/泉水哭盡高山」
戴天曾向鄭政恆提及,在愛荷華時正值1960 年代社會運動高漲時期,他耳聞目睹當時的美國民歌復興運動和學生遊行。正正因為他擁有跨文化背景,他詩作的視野非常闊,既有具古典美和禪意的作品,也有濃濃的社會關懷。
「我攤開手掌好比攤開/那張秋海棠的葉子/把命運的秘密公開……我收起手掌/聽到一聲/骨的呻吟」
關夢南與戴天的緣份由詩作坊而起,戴天將愛荷華大學寫作計劃的開放教學形式帶到香港,為香港文壇帶來新的思想碰撞,詩作坊的詩人包括鍾玲玲、淮遠、李國威、張國毅、劉天賜及麥繼安等,他們各有自己作品,影響半個世紀的香港文壇。
做一個詩人,先要做一個人
2009年出版的《骨的呻吟》,作為戴天詩作全集,也是他詩藝成就的體現,教人想到文人風骨或建安風骨。所謂「骨的呻吟」,正好對應《文心雕龍》作者劉勰「沉吟鋪辭,莫先於骨」之句。戴天一生在詩藝創作有重大成就,然而關夢南說,戴天對「詩人」稱號卻十分反感,而他本人也沒有太重視自己的詩。也許因為當時的人總覺得「詩人」不過是堆砌文詞的人,戴天卻認為他只是在生活,並從生活出發去寫詩。
戴天對關夢南留下言教及身教,他說「做一個詩人,先要做一個人」,這句說話讓關夢南十分深刻。而身教方面,戴天本人疏財仗義,每次飯局幾乎都是他付錢。他對朋友很好,當年詩人蔡炎培失去工作,戴天二話不說給他介紹了一份馬經工作,讓他解決燃眉之急。
除了詩作,戴天亦寫散文,他在報章中有連載多年的專欄,其中《一周紀事》是以交友錄和平常生活為主題的日記式專欄,內容是與朋友見面、茶敘談天。文中的客人有白先勇、陳映真、金炳興等,專欄在當時相當受歡迎,亦為香港文壇風貌作了珍貴的紀錄。
戴天所展現的,是一個寫詩人的身影,向後輩示範一份文人風骨,終其一生,希望令更多人喜歡文學。
(本文原刊於星島日報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
---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周嘉俊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