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仁的仁
民主黨老黨員何俊仁,近日因 10.1 案罪成,被判監 18 個月。在公眾印象中,他或許是溫和泛民代表,支聯會關鍵一員,但在我的印象裡,卻想起 16 年前一件和政治無關,也沒有人記得起的小事。
這件事在鎂光燈之外,整個過程我以第一身目擊,雖然歲月悠悠,但事件裡反映了何的做人處世態度和情操,值得在今日他身陷囹圄的日子,好好記下來,讓公眾知道,坐牢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話說16年前,我是一個剛剛加入明報的無名小卒「記者妹」。法庭傳來一宗奇案,一名六旬名叫關正的阿伯,和妻子住在慈雲山公屋單位,然而房署卻發現,該單位用水用電量極低,而且多次家訪都沒有人,認定有人濫用公屋,發出收樓令。
這位64歲的關伯性情頑固,只有三年教育水平的他,嘗試申請法援以司法覆核房署的決定,被法援以理據不足拒絕。他不甘心,自行找來一本小書《基本法ABC》鑽研,引述法例一字一句撰寫土炮「陳情信」,被上訴庭兩位法官駁回申請。
在法庭外,關伯向記者們申冤。他帶記者回自己的公屋單位,示範他和妻子如何「慳家」,開水喉一滴一滴水錶不會轉,關着電燈也可以炒餸。他還帶記者到公屋附近山邊收集山水,年輕記者嘖嘖稱奇,大家都覺得這是位「怪叔叔」。但採訪完畢就了事。我還是覺得事情背後一定有故事。
關伯向法庭及記者解釋,53歲的妻子在附近豪宅替人打住家工,僱主非常善心,晚上還讓做五金工作的關伯去府上吃飯,用工人房的廁所洗澡,衣物都可以在僱主家洗濯,到了夜深才和妻子一起回公屋單位,是故用水用電量低,房署家訪亦找不到兩人。
記者跟着關伯到他位於旺角的五金檔口採訪,他非常勤勞,一日做足十一個鐘,替裝修師傅修理電鑽。低下層刻苦的「慳家夫婦」故事,誰是誰非?
即使僱主呈上了書面証供,但上訴法庭法官也不相信,法官問:「世上那有僱主好心到讓傭工的家人到來洗澡洗衣?」認為關伯這些故事不可信,都是藉口。房署亦認定關伯是另有住處,故收樓日漸漸逼近。
那時我雖然入世未深,但親眼採訪過關伯,到過他的公屋單位,直覺這個老人雖然頑固,但各種蛛絲馬跡顯示,他真是住在這間公屋裡。追查下去,我認為必須找到僱主一方。我摸上那間豪宅,道明來意,開門的僱主是一位年輕太太。她承認聘請了關太照顧自己家中兩名幼兒。
但更震撼的事實是,原來僱主,亦即年輕太太的丈夫,正是關伯的親兒子。
為何關伯一直三緘其口?即使冒着向法庭說謊,冒着被人沒收公屋的代價,都不肯說明,自己每晚去洗澡洗衣吃飯的豪宅,妻子去打住家工的地方,就是親兒的家?
原來背後有一種中國人家庭的難言之隱。關伯的原配太太於十年前去世,關伯回鄉娶了一名同鄉婦人,婦人本身帶着兩名兒子。關伯形容,原配兒子不喜歡他再娶,加上要養育「別人的兒子」,他更不想讓外界知道。
但自從原配兒子誕下兩名幼兒,即使請了外傭也沒法「湊得掂」,情急之下,新抱於是以月薪二千聘請「奶奶」湊孫,兩老亦在其家吃飯洗衫洗衣。
關伯造夢也沒想過,如此家庭狀況,有一日要向法官及全港市民公開,否則連公屋都會被沒收。老人想不通,於是選擇隱暪。
發現了這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故事後,我想到聯絡當時是立法會議員,也是律師的何俊仁。我因為採訪其他社福報導認識了何俊仁,雖然不稔熟,但知道他或許願意幫手。
整個過程印象深刻,即使是多屆立法會議員,但何俊仁聽畢了這個故事,完全沒有托手踭。
我還記得,他一個人汗流浹背趕到關伯的家樓下,我跟何俊仁會面,一起上關伯屋企。看到關伯拿着一本《基本法ABC》,自己用紙和筆向法官寫陳情書。何搖搖頭,以憐惜的語氣勸導老人:「關伯,咁樣唔得架。」
到我發現了僱主是新抱這件事之後,何俊仁再和我一起到訪僱主的家,視察了僱主單位,發現三間房讓兩嬰兒、菲傭、僱主夫婦(關伯兒媳)住以外,根本沒可能讓關伯及關太長期居住。阿仁跟關伯媳婦說,若媳婦可以上法庭解釋,或許還有轉機。
那幾次跟何俊仁進行家訪,印象深刻。何俊仁兩次都是一個人風塵撲撲而來,沒有因為這個案太無謂而假手於人。明明關伯自己愚昧頑固,何俊仁勸說老人都是語氣溫婉,沒有半句責難的話。
當時我撰寫報導,引述何俊仁的話,何十分公道,沒有一味批評政府:「何俊仁說,今次房署機制沒錯,但個案特別。事件是普遍的家庭故事,兩代關係不和,下一代富起來,但老人家仍希望有公屋安頓生活可以理解。房署制度雖然沒有不對,但老伯情況特別,希望房署酌情處理。」
何俊仁當時更就事件聯絡時任房署署長,可惜為時已晚,沒有彎轉。不久,房署派人破門,關伯及關太哭哭啼啼被趕走,二人搬到中轉屋。我亦與關伯沒有再聯絡。
雖然事情沒有大團圓結局,但過程中,我難忘何俊仁的態度和神情。那時我是一個無人認識的「小薯記者」,不少議員會計算,花心力投資落一件事,會否換來等價的政治利益,這也無可厚非。
但關伯這件事,除了我一個記者,其他記者都沒太大興趣跟進,畢竟只是一個「怪叔叔」的悲慘小故事,不值得投資時間心力。但何俊仁在整個過程,親力親為,只有我一個小記者在場,他不需要討好甚麼人。
關伯沒有社會地位,他的不幸部份也因為自己愚昩所做成,但何俊仁卻以最敦厚的態度,嘗試體恤邊緣社群的家庭委屈,奔走勞累,不計較收成,不計算有沒有光環和傳媒關注。
這個小故事,不是甚麼大新聞,我甚至認為,何俊仁自己都未必記起這件事。但何俊仁是一個怎樣的人,值得每個香港人知道。因為16年之後,今日也成為了長者的何俊仁,大半生幫助了不少寂寂無名的小市民,今天卻在69歲之齡,承受牢獄之災。記下了這筆小事,是讓香港人知道,怎樣的人被投進了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