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襪帶與嘉德勳章 — 英倫紳士騎士團
不少徽章有一條顯示名稱或格言的圓帶,常被以為是腰帶,但其實是一條吊襪帶(Garter),背後更有一段十分紳士的故事。
今日網上搜尋吊襪帶(Garter)的話,大多出現女士性感服飾,但其實往昔男士亦會穿着長絲襪,並在膝蓋下繫上吊襪帶。這些男士造型,亦被寫進了莎士比亞的作品。這條「吊襪帶」更成為英國歷史最悠久,最高級別的榮譽勳章 — 嘉德勳章(Order of the Garter)的名稱。
吊襪帶勳章騎士團?
嘉德勳章由英王愛德華三世於 1348 年設立,以表彰對國家和國君有貢獻的人。嘉德勳章騎士團最初的成員只有英格蘭國王、威爾斯親王(王儲的封號)和另外 24 位成員,近 700 年來合共只有約 1,000 位成員。皇室婚禮上威廉王子身上的藍絹帶,其實就是嘉德勳章的大綬帶,不要跟士官紅色的「新郎哥帶」搞錯。
嘉德勳章主體圖案是一條吊襪帶,上面藍底金字鐫刻了拉丁語「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心生邪念者可恥)」。其中一個傳說起源,是有一次愛德華三世與梳士巴利女伯爵共舞期間,女伯爵腿上的吊襪帶鬆脫跌下,引來訕笑。愛德華三世見狀,就拾起綁到自己腳上後,以法語說出「心生邪念者可恥」的格言。但這個說法較遲流傳,亦可能源於法國以污衊勳章。
嘉德勳章也許與愛德華三世的法國野心更有關,他自 1337 年自稱法蘭西國王,在 1345 年大舉入侵法國,下啟英法百年戰爭。藍底金字設計,紋章學上自 12 世紀常被用於代表法國王室。勳章的其他部份則圍繞着英格蘭,中心是白底紅色的聖佐治十字,吊飾則有聖佐治屠龍像。至於騎士團專屬的教堂,更是由君主直接管轄的的溫莎堡聖佐治堂,佐治堂往後成為歷代皇室政要的安息之地,包括早前逝世的菲臘親王。
此外,Garter 除了解作吊襪帶,亦有盔甲繫帶的意思,愛德華三世或取其為象徵維繫羈絆,鞏固支持者,與日文中的「絆(きずな)」略有異曲同工之意。
嘉德勳章創立者英王愛德華三世。
威廉王子在婚禮上戴上嘉德勳章的藍色大綬帶和佩星。(圖片來源:The Royal Family Facebook)
將外國君主都編入騎士團!
1786 年,英王佐治三世修例令兒子們可以被任命為額外的嘉德勳章騎士。拿破崙戰爭之後,為了嘉獎沙俄的貢獻,1813 年英王贈授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成為首位外國君主嘉德勳章騎士。其後由於姻親及政治關係,歷任沙皇均獲殊榮,這個做法亦逐步拓展至其他外國君主。
俄羅斯君主更喜歡一種「混配」戴法,例如在俄羅斯最高級的聖安德列勳章(Order of St. Andrew)佩星上,配搭嘉德勳章的吊襪帶。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還是王儲時訪英就獲頒了,是維多利亞女皇對孫女婿的破格待遇。
現時外國君主嘉德騎士包括丹麥、瑞典、西班牙、荷蘭、挪威及日本,而日本是唯一一個非耶教及非歐洲國家。1906 年日英同盟期間,明治天皇首次獲頒開先河。昭和天皇則因二戰曾於 1941 年被褫奪勳章,於 1971 年獲得復頒,亦是罕見例子。
由於嘉德勳章騎士團成員的紋章旗幟會懸掛在溫莎堡的聖佐治堂,所以在那裏可以看到一眾外國君主的紋章高高懸掛,包括來自遠東的十六八重表菊紋章,形成一道獨特風景。
沙皇的聖安德列勳章佩星配搭上嘉德勳章的吊襪帶。
大正天皇(1879 年 – 1926 年)身穿嘉德勳章正裝。
溫莎堡聖佐治堂。
軍隊徽章上的吊襪帶
不少陸軍部隊也在徽章使用了這條吊襪帶及格言,包括皇家後勤兵團,御林軍騎兵部隊,以至加拿大的部隊等等。當中,御林軍高士廉衛隊更直接使用嘉德星章作為團徽。這是由於創辦人蒙克(George Monck)在 1660 年帶領部隊向英王查理二世宣誓效忠後,於 5 月 27 日獲頒嘉德勳章,部隊就沿襲使用至今。高士廉衛隊軍官的軍星亦採用嘉德星章,而不是常見的巴斯星章(Bath Star)。
香港單位的徽章比較少用吊襪帶這個原素。戰後 1949 年重設的皇家香港防衛軍下設海陸空三軍部隊,徽章就使用了吊襪帶但配上部隊全稱,部隊格言「Caelum Non Animum Muto(蒼天會改 志向不變)」則放在下方的飾帶。可見,吊襪帶只是設計原素,最初簡潔的設計反而與蘇格蘭氏族章(Scottish Clan crest)更為類似,與嘉德勳章則沒太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