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地培訓醫生】醫管局范鴻齡:如不解決醫生短缺 公營醫療難持續發展
港府擬修訂《醫生註冊條例》以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醫管局主席范鴻齡今(18 日)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指,非常支持政府計劃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構思,相信能夠吸引更多港人醫生回流,服務香港。范鴻齡並指,香港到 2030 年,估計會欠缺 1,600 名醫生,如果不解決醫生短缺問題,公營醫療服務將難以持續發展。
范鴻齡認為,香港的醫護人手一直緊張,在抗疫期間情況更為明顯,而且為抽調醫護人員到前線抗疫,亦令非緊急醫療服務受到影響。透過修例,讓正在海外接受醫學培訓或已經取得醫生執照的香港人,在公營機構工作一段時間後,能夠免試回港執業,有助吸引醫療人才回流,因此他十分支持政府修改法例。
范鴻齡指出,香港醫生與市民的比例一直低於其他發達國家或地區。估計到 2030 年,香港會欠缺 1,600 名醫生;到 2040 年更會欠缺逾 1,900 名醫生。他認為人口不斷老化,「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的公營醫療服務很難持續發展,醫療服務供求失衡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醫管局員工陣線 質疑修例為引入內地醫生鋪路 遭不點名反駁
「醫管局員工陣線」24 日發表文章,批評政府修訂條例的目的是為引入內地醫生鋪路,另外在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下,會另設「特別註冊委員會」負責訂定非本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有人質疑做法「繞過」醫委會,將損害醫生的專業自主。
政府於 25 日發稿回應,不點名批評文章內容失實,指條例並非為引入內地醫生鋪路,強調修例後申請成為特別註冊醫生的人士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另外,政府強調尊重醫委會規管醫生的法定權力,條例草案並無繞過醫委會,條例下增設的特別註冊委員會將設於醫委會之下,會內亦會有四名醫委會代表,而日後非本地培訓醫生,仍須向醫委會註冊。醫管局 27 日亦不點名回應指,文章內容「純屬揣測,刻意製造矛盾,誤導公眾」。
政府將於 6 月 2 日向立法會提交《2021 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允許非本地培訓醫生毋須通過執業資格試,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可在港正式取得正式註冊資格,條件包括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在公營醫療機構以特別註冊形式擔任全職醫生最少 5 年以及通過在職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