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六四屠城 32 周年,也是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的首個六四。支聯會擬舉辦維園集會遭警方以「疫情」為由反對,保安局亦警告市民如參與、宣傳未經批准集結屬違法。或許,香港已踏入燭光都有罪的時代。但只要有人記著,歷史就不至湮沒。 

夕拾x閒社本週推薦顏純鈎的《血雨華年》,此書投影出一個個被文革劫毀的人生,年輕的心靈在經歷生離死別後,背向集體的「時代精神」自我反省——人性高於階級性。作者在前言給「歷史」下了定義:「歷史是由絕大多數人的行為構成的,人民的共同意志決定歷史的走向。但歷史只不過是籠統抽象的表述,真正生動、有血肉、可歌可泣的,是人,是他們選擇和命運。」

解憂舊書店則選擇了「六四見證」編輯委員會編著的《六四見證》,由三十多位法律工作者在六四事件發生後,向48名目擊者錄取口供,將第一手資料,以客觀忠誠的文字記錄下來。當中有記者、學生、啇人、專業人士及遊客,也包括外籍人士。田園書屋推薦資深傳媒人程翔的《香港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此書以解讀已故當時中共地下黨負責人之一的吳荻舟日記為主軸,配合英國解密檔案及其他已曝光資料,探索「六七暴動」的前因後果。

貳叄書房則從口述歷史入手,介紹曾嘉燕、吳俊雄合著的《又喊又笑─阿婆口述歷史》,作者訪問了 10 位年齡由 63 歲到 106 歲的婆婆,從她們的人生經歷中看近百年來香港的轉變,以及在這座城裡生活的不同可能性。

Hong Kong Book Era 介紹濮德培 《中國西征:大清征服中央歐亞與蒙古帝國的最後輓歌》,此書頭兩部分記述了 16 至 18 世紀準噶爾的歷史,後半部分就經濟、殖民、國家創建等各種主題深入探討。最後,序言書室推薦 Philip Bowring 的《風之帝國》,作者綜合西方諸多史家對各種史料、文物的研究,重現東南亞歷史圖景。

夕拾x閒社:顏純鈎《血雨華年》

只要有人記著,歷史就不至被湮沒。就如顏純鈎說,血寫的歷史,不能用愚昩和麻木去漂白。其著作《血雨華年》投影出一個個被文革劫毀的人生,年輕的心靈在經歷生離死別後,背向集體的「時代精神」自我反省—人性高於階級性。世上沒什麼造反派、保守派之分,沒有誰比誰更乾淨,只有善人和惡人之分。

 《血雨華年》的前言給「歷史」下了定義:「歷史是由絕大多數人的行為構成的,人民的共同意志決定歷史的走向。但歷史只不過是籠統抽象的表述,真正生動、有血肉、可歌可泣的,是人,是他們選擇和命運。」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比較文學榮休教授鄭樹森說,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四十多年後,《血雨華年》一書以作者在文革早期的親身經歷重塑而成。時間的沉澱讓視野更清晰、反思更深刻。在境外完成的寫作更可毫無保留、沒有禁忌。

歷史原來就不單是官方記載的事件,背後的七情六慾、離合悲歡,不一而足,因此稗官小說所言,既是補遺,也是將事件賦予生命。在文革漸遠、倖存者凋零之際,《血雨華年》一書的面世,正是以個人在海外的孤寂吶喊,對抗歷史的日益模糊。

解憂舊書店:「六四見證」編輯委員會 編著《六四見證》

六四晚會及遊行被禁是意料中事。集會悼念只是形式的一種,最重要是把歷史事實與理念傳承下去。相信通過不斷討論,讓每一代了解歷史真相,加上現代科資訊發達,歷史真相並不容易抹掉。若要傳承,我們首先要知道當時真正發生了什麼事,大家都知道六四事件是學生為爭取民主遭政府武力鎮壓,但六四當日是究竟是怎樣呢?《六四見證》編委三十多位法律工作者在事件發生後,向四十八名目擊六四現場的見證人錄取口供,將第一手資料,以客觀忠誠的文字記錄下來。當中有記者、學生、啇人、專業人士及遊客,也包括外籍人士,這些證人大部分是毫無聯繫,在北京時亦身處不同地點。綜合四十八篇的「證詞」,竟可組成一幅完整的圖像,編委也疏理另文重組整件事件。因為是事件發生後馬上記錄,加上經歷是如此震驚和心刻,各見證人都巨細靡遺說出自己看到的情景,讀者有如歷歷在目,我甚至覺得有些景象與2019年重疊。書裡沒有對證詞作總結評價,是實實在在的歷史見證,讓世人自行定論。

Hong Kong Book Era:濮德培 《中國西征:大清征服中央歐亞與蒙古帝國的最後輓歌》

在歷史長河之中,無數的民族被征服後湮沒於世,少部分得到文字記載的,讓他們的故事能夠流傳至今。在今日這片被稱為「新疆」的土地上,在二百多年前曾經存在一個由準噶爾人建立的游牧民族帝國,但不幸遭到清帝國征服屠殺後消亡的命運。

歷史學家濮德培通曉中文、滿文及蒙古文等多種語言,寫作此書時除了中英文的傳統史料外,還參考了蒙文、滿文、俄文與日文等記載的其他資料,得以從多個角度還原歷史。這本資料詳盡的學術巨著,頭兩部分記述16至18世紀準噶爾的歷史,後半部分就經濟、殖民、國家創建等各種主題深入探討,認真研讀每個章節可以獲得許多啟發。如書中所言,過去所發生的事和今天對歷史的詮釋會互相影響,循環的歷史令人感到意外地相似。今日我們只讀到「統一」而從不見「征服」,背後藏有多少被湮沒的故事?準噶爾汗國只是當中的一例。

序言書室:Philip Bowring《風之帝國》

當我們說到地區史、國別史,往往有很多被其他國家論述主導的例子,例如東南亞地區,尤其是馬來語系南亞諸島(例如印尼、菲律賓諸島)的歷史,其文字史料大多僅見於中國文獻或西方殖民記載,以致由東南亞人自己視角出來的歷史圖景往往湮沒其中。不過,歷史上某些東南亞強權國家(如室利佛逝)仍留下不少碑誌文物。近日出了中譯的《風之帝國》,作者菲利浦‧鮑靈,就綜合西方諸多史家對各種史料、文物的研究,重新繪畫出東南亞歷史的真實圖景。鮑靈以梵文中島嶼(nusa)一詞及印尼語中的nusantara,發明了一個叫努山塔里亞(Nusantaria)的詞彙,指稱這一個南島世界。鮑靈發現馬來人製造巨艦的年代比中國的唐五代時期還要久遠,甚至在公元二、三世紀曾與羅馬帝國或東漢進行貿易或其他交流。《風之帝國》讓我們飽覽努山塔里亞紛繽多彩的海上世界。

貳叄書房:曾嘉燕、吳俊雄《又喊又笑─阿婆口述歷史》

歷史沒有真相。從官方流傳的歷史向來由大人物書寫,也由男人主導。古史中,女性是禍水般的存在,也只能是皇朝崩塌的藉口。女性在史論中沒有地位、權力,數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女性的身影卻永遠被湮沒其中,沒有得到任何空間。 女性的歷史不能被湮沒。除了書本上書寫的大歷史外,我們還需要由女性、小人物書寫的小歷史,看著街道上一般平民的喜怒哀樂與日常生活,這才使我們知道:個人的生活從來無關史論上無情的權力鬥爭和數據分析,而是鮮活的、生動的、使人又喊又笑的日常錄。《又喊又笑─阿婆口述歷史》一書訪問了十位年齡由六十三歲到一百零六歲的婆婆,她們無論家境、教育、人生經歷都極為不同,從她們的口述歷史中,我們能看到教科書上不曾出現的平民日常,也能從這些小歷史中看見近百年來香港的轉變,以及在這座城裡生活的不同可能性。

田園書屋:程翔《香港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

提到與湮沒歷史有關的書籍,值得推薦的是資深傳媒人程翔在三年前出版的這本書。以解讀已故當時中共地下黨負責人之一的吳荻舟日記為主軸,配合英國解密檔案及其他已曝光資料,探索「六七暴動」的前因後果。

程翔認為,「六七暴動」的觸發點三成屬香港社會的內部因素,即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官民矛盾,另外七成則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香港左派要輸入文革,暴動期間多次差點觸發戰爭。

吳荻舟曾於1954至1957年領導香港地下黨,在1967年的六七暴動期間,吳擔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港澳組副組長,曾憑一己之力,阻止華潤總經理訂購共8400把斬蔗刀由內地運抵香港;又因與造反派意見不合,經歷13年政治審查,至1979年才獲平反。

程翔指出,對六七暴動作出徹底的否定,既是中共最高層的認知,也是1997年之前香港社會的共識。但是在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之後,當年策動暴動的人,成為今天政壇上的主導者,他們就有強烈的動機要改寫令他們尷尬或者不光彩的歷史,尤其是文革浩劫近年都開始有了「正面」意義,在大陸和香港都同時因政治環境的變化而出現為文革平反、為暴動平反的逆流下重溫吳荻舟先生的文稿,就顯得很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