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帑資助國際單車賽 單車總會輕型貨車當「救護車」 運輸署證無牌、涉違規改裝
作為「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東奧前哨戰的 UCI 國家盃場地單車賽,上月中(5 月 13 至 16 日)在將軍澳香港單車館舉行,賽事獲政府提供過千萬資助額。但《立場》發現,賽事的主辦單位中國香港單車總會(下稱單車總會)沒有按慣例,安排合資格的醫療輔助隊救護車駐場,反而委托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HKMPDC)一併承辦檢測和急救服務,中心由內地公司「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無論是主辦賽會、還是 HKMPDC 圴向在場傳媒聲稱有「救護車」駐場,不過運輸署證實,該「救護車」只登記作輕型貨車,主要用來載貨,並沒有救護車所需的牌照,車輛載貨區內亦有涉嫌違規裝置,署方將會發出車輛檢驗命令要求驗車。
保險業人士指出,若該輕型貨車違反牌照用途,用作「救護車」運送傷者,遇交通意外第三者保險或會失效。《立場》之後多次向單車總會追問事件。總會最後改口指,駐場的輕型貨車為「醫療車輛」,從未曾考慮用作將傷者送院,遇緊急情況會致電 999 求助,但無就車輛涉嫌違規改裝回應。
國際規例要求救護車駐場
國際單車聯盟(UCI)今季改制,場地單車以 3 站國家盃取代世界盃,香港站連同港隊有 18 個國家或地區車手作賽。根據國際單車聯盟規例,為保障車手安全,主辦方須提供一至兩架救護車(Ambulance),意外發生後醫護要及時提供適切護理。規例同時列明,如有需要,大會要在無延誤的情況下將傷者送院。
場地單車國家盃進行期間,主辦單位單車總會的兩名代表,包括總會行政總監和賽事籌委會主席,分別確認現場有「救護車」駐場,賽事醫療服務承辦商 HKMPDC 的職員確認,在場的白色輕型貨車為大會「救護車」。
HKMPDC 職員指輕型貨車為「救護車」
而記者當日所見,相中兩架車於賽事期間,長期停泊在香港單車館的停車場,每逢賽程完結,HKMPDC 職員就會將擔架床和急救物資搬運回車上。
公司派出的賽事防疫人員(Covid Coodinator ) 吳曙熙向記者確認,車牌「XH 6410」的輕型貨車就是大會的「救護車」,在賽事期間駐場。但車輛從外表來看僅為一架普通輕型貨車,車身沒有任何「救護車」標誌,行車證亦顯示為「輕型貨車」類別。
記者向前線醫護查詢,並比對輕型貨車和政府救護車的設計,發現兩者有多處相似的地方。和政府救護車一樣,輕型貨車頂都裝有扶手,以及疑似抽氣系統,前方有一排類似冷氣出風位,右上方加設了黑色儲物櫃,地板設有金屬底座固定擔架床,車尾亦設有椅子。根據前線醫護觀察,車上更疑似裝有氧氣系統。
運輸署:僅持「輕型貨車」牌 涉違規改裝
不過,運輸署向《立場》確認,上述車輛無救護車所需的「特別用途車輛」牌照,只登記為「輕型貨車」,主要作運貨用途。車輛行駛時,乘客只可坐在正式的座位上,載貨位置內則不可接載乘客。
換言之,若果車輛用作救護用途,利用載貨位置運送傷者,即屬違反牌照用途。另外,署方亦證實,從未接獲車輛改裝的申請,涉事輕型貨車的載貨位置,涉嫌有違規裝置,會發出車輛檢驗命令,指令車主將車輛送交至政府驗車中心檢驗,以確保車輛安全、適宜於道路上使用,以及符合相關牌照要求。
單車總會指有「救護車」 後稱「醫療車輛」
賽事最後一日(16 日),單車總會曾兩度確認現場有救護車駐場,香港站賽事的籌委會主席梁志華在李慧詩完賽後,接受現場傳媒採訪時指:「Ambulance(救護車)同 Race doctor 都一定要有,呢個係個(UCI)規例嚟。」單車總會行政總監黃志如亦在接受視像訪問時表示:「The standby of ambulance is UCI protocol(救護車駐場是 UCI 規例。)」來自醫療服務承辦商 HKMPDC 的賽事防疫人員,亦向《立場》記者確認,當日停泊現場的白色輕型貨車,就是駐場「救護車」。
但是當記者電郵向單東總會查詢,車輛是否不符牌照用途及違規改裝後,總會事隔一日(17 日)即改口,指大會按 UCI 規定提供了「醫療車輛」。
記者其後再向單車總會指出,車輛沒所需牌照,並可能涉違規改裝。總會終於在 21 日聲稱,「未曾考慮使用有關車輛處理送院個案,所以未有檢視有關牌照」。總會又指,若遇到送院個案,會「使用 999 熱線召喚救護車」。但記者所見,多日來有擔架在該「醫療車輛」上,車尾載貨位置亦懷疑被改裝成救護用途。
單車總會本來指,醫療輔助隊因為有大量工作承諾,拒絕了大會申請。但醫療輔助隊否認講法。單車總會後來在網頁發聲明,推翻之前的說法,承認無申請過任何義務急救服務。總會又強調,私人公司(HKMPDC)的急救服務,得到國際單車聯盟 (UCI)的認可和讚賞,令賽事順利完成。記者正向 UCI 查詢事件,截稿前未有回覆。
救護車有「特權」 緊急情況可用藍燈
根據運輸署網頁,救護車在緊急情況下可響號並閃動藍燈,示意需優先使用道路。但根據《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第 112 條,規例只容許救護車在酌情容許下,安裝及使用藍燈。而署方回覆亦確認,輕型貨車是不容許安裝藍燈,並必須遵守交通規則。
執業大律師梁嘉善指,當日駐場的「救護車」車身,連「救護車」字眼都沒有,實際上亦無「救護車」在道路上的特殊地位,若果「十萬火急」要接載傷者送院,無車會讓路,已經會延誤救護。
她同時質疑,涉嫌違規改裝的載貨位置是否安全,裏面的擔架牀和救護員會否「搖來搖去」;她擔心連車輛都「咁澩嫪 (馬虎)」,相關人員又是否受過合資格的救護訓練。她批評如此大型的運動賽事,主辦方竟然不找公眾有信心的醫療機構,例如醫療輔助隊或聖約翰救傷隊提供服務,反而委托公眾認知甚少的公司,承擔救護服務。
保險業:若證實車輛違規 第三保或失效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提到,若果有關車輛被證實違反牌照用途,若果遇到意外,車輛本身所具有的第三者保險或會失效,他強調:「人地(政府)發呢個牌比你唔係咁用」。保險公司絕對有權不處理個案,因為保險並不會承包惡意或違規行為。但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會先墊支賠償給受害人,再向車主和司機追討金額。
「醫療車輛」收費成疑
記者多次向主辦單位查詢相關「醫療車輛」花費多少亦未獲回覆。根據 HKMPDC 網頁,公司提供新型肺炎、腫瘤學,遺傳病等範疇的分子檢測服務,但就沒提及任何救護車服務的介紹、費用等資料。《立場》自 17 日起,曾致電 HKMPDC ,並兩度以電郵聯絡,查詢有關服務在人手和設備上如何達到「救護車」標準,向主辦方收費多少,截稿前仍未獲回覆。記者曾在比賽最後一日( 16 日),即場追問賽事防疫人員吳曙熙,車輛是否合法改裝,他表示「答唔到」。
「廣東凱普」持 HKMPDC 四成股份
根據公司註冊處最新紀錄,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HKMPDC)由內地公司「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約四成股份,而「廣東凱普」於內地 A 股上市,其大股東為「香港科技創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約三成。「香港科技創業」股東包括具官方背景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現稱「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立場》去年曾報道相關公司的背景(見另稿)。 翻查資料,HKMPDC 亦在香港承包政府多個新型肺炎檢測項目,包括營運社區檢測中心。
單車高速可釀嚴重意外
浸大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出,單車比賽是高風險的項目,因涉及高速,若果多個車手「炒埋一齊」能導致嚴重事故,可造成腦震盪、頸椎骨折,嚴重的更可致死,香港一年就有十多人死於單車意外。他舉例如果車手頸椎落地或者頭「拗落地」,再被後面的單車滾過,可致嚴重受傷。而在賽事的第 3 日,港隊代表羅子駿就在凱林賽違規,釀成連環「炒車」,幸好 4 名車手未有大礙,均能自行離開賽道。
賽事獲政府過千萬資助額
民政事務局向《立場》確認,是次 UCI 國家盃場地單車賽,獲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授予「M」品牌認可。
政府會按「M」品牌制度,向主辦的單車總會提供 1,050 萬元的資助上限,包括 350 萬元配對撥款,600 萬元直接補助金,以及 100 萬元的用作市場推廣和宣傳的直接補助金。籌委會主席梁志華指,賽事以「安全氣泡」形式舉辦令開支增加,估計整項賽事花費約 1000 萬元。
對於單東總會無申請合資格的「救護車」服務,反而用私人公司懷疑違規的車輛。局方回覆指,單車總會有按要求提供兩架「緊急醫療車輛」,主要提供醫療設備。局方已不時提醒總會籌辦國際賽事時,須符合 UCI 的籌辦指引及香港法例要求,讓比賽在安全情況下舉行。
採訪:鄭凱文
攝影:Joey Kwok、Nasha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