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者捕捉一刻,等於是被攝者打上一口釘,它就此凝住,它有此張影像作為一切對他理解的憑證,就如羅蘭巴特在相片中找到有關「死亡」的哀愁,拍攝者、被攝者及讀者好像是連扣的,同時是分裂的,過程可以充滿善意,卻亦有傷害的可能。

攝影師高仲明個人展覽「放逐」為拍攝本港露宿者的個人計劃,已持續約七年。場內展出三位露宿者的故事及照片,高仲明選擇重構他們露宿的家,由紙皮、卡板、紗帳、兒童軟墊等搭建,並在內播放追拍三人的照片,讓物件呈現生命的痕跡。拍攝「苦況」,難度就是在於避免構成單一的苦況,漠視甚至剝削相中個體。整個展覽帶出拍攝者跟被拍者之間距離的反思,正如高仲明在場刊提及James Nachtwey拍攝盧量達大層殺,身分與情緒總是記錄者的課題。

高仲明沒有只展示被拍的人,也展示拍攝的人——即是自己。三個故事的文字介紹均由自己進入,道出跟露宿者的相遇相識,之間建立比萍水相逢多一點的微妙情感,及後來大起大落的事態轉變,是日子時間及關心累積而來。而展場中「他」跟「他們」其實是一起被展露,被看見的。涉及的社會問題,貧窮、歧視、無社會保障、瘋狂的炒賣城市往往龐大,讀者同理的動能容易就此被堵塞,相信亦是拍攝者面對的矛盾。冷漠好像比較「安全」,但是,這些影像告訴我們一些真誠關係的可能。攝影師寫及:「攝影是我唯一的救贖。」最後的救贖大概不是快門,而是鏡頭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精神契約。

(高仲明個展《放逐》展期已經完結)

 

小東藝術賞析 Ig:www.instagram.com/siutungcre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