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疫情放緩,封城措施分階段解除,藝文活動亦逐漸復甦。昨日,可說是當地今年首個大型國際藝術活動的「倫敦設計雙年展」正式開幕。展覽以「共振 (resonance)」為題,詰問「設計如何為世界今日面對的挑戰與危機提供解決方案」。國家與地區特設展館中,包括有香港館和台灣館。

展覽位於倫敦森麻實府 (Somerset House) 。該處是倫敦一幢大型建築,主體早於 1776 年到 1796 年間完成,現在則用作藝術中心使用。

「倫敦設計雙年展」今年是第三屆舉行,今屆策展人為英國藝術家兼舞台設計師 Es Devlin,其選擇的主題為 Resonance(共振)。

展覽介紹指,從全球疫症到氣候變化、平等到移民問題,今日世界正處於變動當中,展覽便旨在探索設計如何幫助世界往更好的方向邁進。

 

環球目標館

記者於 6 月 1 日前往參觀傳媒預展場。展覽核心是名為「環球目標館 (The Global Goals Pavilion)」的作品 Forest for Change,位於森麻實府中庭,是一個種植有 400 棵樹的微型森林。作品由策展人本人親自創作。她表示,得知森麻實府 250 年前建造時,設計師曾禁止中庭種樹,於是決定「對這種人類主宰自然的態度施以還擊」,種樹。

而森林的中心部份,則是一套 17 個不同顏色的長方匣,呼應聯合國設定的 17 個環球目標 (UN Global Goals),如無貧窮、零飢餓、性別平等。長方匣圍成一個圓圈,形式儼如 EVA 動畫中的 SEELE Sound Only 會議。

 

香港館

其他展品主要放置於森麻實府的建築物內。

香港館由香港設計史網絡策展,設計團隊 aona、叄語設計 (Trilingua) 和 K2 創作,名為「沙盆推演 (Santable)」。創作團隊指,作品是⼀個「透過推測設計來重新想像⾹港歷史敘事的互動裝置」,以⾹港殖⺠初期傳說「阿群帶路圖」作引⼦,「邀請觀眾共同編寫有關⾹港過去與未來的故事和想像」。

作品其實是一個小房間,地上有兩個沙盆,沙盆下面是燈箱。根據現場作品介紹,作品「邀請思考香港可能的未來和許多過去」,「觀眾可在沙中重新講述他們的事件版本」。創作團隊指,「裝置基於每天從現場觀眾收集寫在沙盆的筆劃,在展覽進⾏期間塑造展場和網上平台的視覺效果」。

沙盆設一木鎚,可用來在沙上繪畫,但由於沙甚厚,實際上不容易畫。

此外,展館牆上投影著一組字,有中文和英文,但文意頗模糊,除「阿群」等字眼外,不易辨認。

香港館獲信⾔設計⼤使專題資助計劃及⾹港藝術發展局⽂化交流計劃贊助,並曾於此前發起眾籌

 

台灣館

台灣館的作品名為 Swingphony,由劉耕名策展,裡面是一組圍成三面的燈籠。

房間中央有一組拍子機,撥針的頂端有一紅點。

現場人員向記者介紹,作品的概念源於台灣的廟宇,撥針頂端的紅點就是香燭的光。

根據作品介紹,設計原先概念是,各部拍子機起初以不同節拍擺動,漸漸頻率會同步,而燈籠的光亦會隨著同步率而有所改變。

當記者詢問拍子機如何漸漸同步時,現場工作人員解釋說,拍子機放置的桌子本來會左右移動,因而影響拍子機節奏,但因為疫情、運輸與技術問題,桌子壞了,而且拍子機似乎也運作不良。人員表示,作品正在搶修中。

以下介紹部份較特別的展館。

 

日本館

日本館的作品名為 Reinventing Texture,由 Clare Farrow 策展、平野利樹設計。作品是一幅巨型和紙雕塑,配以投影和聲音效果。雕塑上可以見到日本和英國的城市元素,如日本隨處可見的自動販賣機,和英國隨處可見的紅色郵筒。此外,觀眾走近這些元素的時候,喇叭亦會播出相應的音效。現場人員介紹指,Reinventing Texture 表現一種跨越地域的友誼。

 

以色列館

以色列館的作品名為 The Boiler Room,由 Lior Kantor、Lealla Solomon、Osher Lapid、Roi Levin、Noa Karmi、Barak Weizman 及 Oren Elgali 設計。作品是一個房間,外牆由 ON 時會亮紅燈的「熱水爐制」砌成。

每個按鈕下面都有一個 hashtag,如下圖的 #TheChinaHustle。這些 hashtag 都是各種網路熱門話題。觀眾可以把這些話題打開或關閉,而這些按鈕的開/關,會決定房間內部的燈光與播放音軌——與 hashtag 話題有關的內容——的變化。

作品希望模擬現時網路主導的討論環境。誠如作品介紹指,一切極其複雜的討論在網路時代都還元成「啪一個制 (click)」。又,由於外牆實在有太多按鈕,有太多話題,房間播放的聲音其實內容含混不清;此外,亦是由於話題過多,一個觀眾選擇打開或關閉某話題,對整體播放的音軌不會有太大影響。正如網路時代,百花齊放,每一個人都好像有他自己的聲音,但每一把聲音在亂如麻的公共討論中,又十分渺小。

 

 

德國館

德國館的展覽名為 Spoon Archaeology,是設計師 Peter Eckart 和 Kai Linke 的作品。雖然叫 Spoon Archaeology,但其實展品亦包括其他餐具。兩位設計師多年來一直有收集及研究塑膠餐具。展覽介紹指,由於歐盟今年 7 月將禁用一次性餐具,他們的收藏品也正式成為「我們新近過去的文物」。

展覽就是將他們的膠餐具藏品,以類似於古文物的格局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兩位設計師收藏的攪拌棍中,有以下一根﹕

除國家及地區展館外,倫敦設計雙年展亦有其他內容,包括由大專院校、設計師、學生和公眾展示其設計思維的「危機時代的設計 (Design in An Age of Crisis)」展覽,以及展示用設計應對全球問題的「可持續及創意 (Sustainability & Innovation)」裝置系列等。

倫敦設計雙年展
London Design Biennale

6 月 1 日至 27 日

Somerset House, London

門票成人 £22.50;優惠票 £16.00,詳見﹕www.londondesignbienna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