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記者 Louisa Lim 稱呼中國為「失憶人民共和國」。她的書《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 Tiananmen Revisited》分析中國政府通過嚴厲的審查,令民眾無法/不敢追憶 1989 年軍警在天安門屠殺人民的悲劇。

她曾拿着「坦克人」(西方媒體稱之為 Tank Man,有報道其姓名為王維林)的照片訪問中國的大學生,結果是大多說沒有看過這幀被《生活》雜誌評為改變世界的 100 幅照片之一 (《時代》雜誌亦將坦克人評為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 100 個人物之一)。

在一個研討會上,聽眾提出學生可能因為政治壓力而不敢向外國記者說真話。Louisa Lim 說:「我分得出誰在說謊。那些瞥了一眼便說未看過的,可能是基於恐懼而不敢回應。但許多學生是滿面狐疑、細心端詳照片後才說沒有看過。我只能相信中國新一代已失去了六四的記憶。」

當年譴責鎮壓 今卻享富貴

但那些曾經目睹軍警向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平民開槍,為此哭過、罵過的一代人怎樣處理他們的記憶?在香港,我們猶記得當年梁振英登報譴責中共屠殺人民、成龍聲淚俱下以民主歌聲獻中華、張舉能和潘兆初等聯署反對武力鎮壓,他們今天卻與中共同享榮華富貴,要怎樣自圓其說才能心安理得?

看過張藝謀執導的《英雄》可能找到答案。片中刺客雖透過艱險曲折的安排才能接近秦王,卻在與秦王就死前的一席話中,「領悟」到只有秦王才有機會統一天下、建立和平,毅然將劍收回。今天許多建制派都說「沒有當天的鎮壓便沒有今天的繁榮」、「中國人是要管的」、「民主自由只會帶來混亂」。他們歸咎於當年對複雜的政治環境認識不足,現在重新了解到那是共和國的保衞戰!

《英雄》之後,張藝謀再沒有拍像《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那些批判封建專制的電影,剩下的是華麗有餘、靈魂空洞的畫面。最近香港教育當局要「完善」歷史課程,其中包括歌頌秦始皇對統一中國的貢獻,對於其「焚書坑儒」、打壓言論自由不知將如何處理,更莫道讓學生思考:如果春秋戰國持久不衰,中原大地變成歐洲般列國林立,是利是弊?

如果「中國夢」是不問價值取向的「強國夢」,活在這個夢中的老百姓,自然要懂得處理六四記憶。一位朋友的內地親戚,一直對自己當年曾上街支持學生而憂心忡忡。朋友一再糾纏問她今天對事件的看法,她環顧四周、確定沒有人,便貼近我朋友耳邊,低聲地說:「當年政府鎮壓是對的。」

是非埋心中 記憶刻燭光

這種低聲談話讓我想起一位北京的朋友,他說自從六四以後,再沒踏足天安門廣場,是非對錯全埋心中。我入獄前他遠道來給我祝福,在我辦公室只是閒聊敍舊,即使身離皇城千里,他仍是左顧右盼、把聲音壓到最低。對政局或褒或貶,這種抖震的聲線已證明當年爭取自由的可貴。

失憶人民共和國,見證了記憶的脆弱。人們基於自私或懦弱,隨時可以洗淨最殘酷的歷史。因此在德國有一「絆腳石」(Stolpersteine)藝術項目,在當年被納粹黨迫害的猶太人生前住所的路面上,放置數以萬計鑲了黃銅板的石塊,上面刻有事件和受害者的名字。人們彎腰閱讀文字的動作,也是對受害者們象徵性的鞠躬。最近在匈牙利,人們亦按着政府公佈的新冠肺炎死者名單的編號和年歲,將之刻在萬計的石頭上,然後放置在美麗的瑪嘉烈島,永誌無聲無息離去的國民。

我們的六四記憶是雕刻在每支燭光上的,且看他們能否用秦王來說服我們將之吹滅?

 

原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