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我是很認真的! 遊戲化教學的實踐
【文:徐文超助理副校長】
「點呀,返學以嚟,適唔適應呀?」
「適應呀,幾好玩呀!」
記得入職第一年,在秋季旅行的車程上,與資深同事同坐,同事很關懷地慰問我。大抵這也反映了我的本性,在教學當中,不忘加入「玩」的元素。無須研究、理論,我們都知道人人愛玩,小孩如是,成人也一樣。學習當然可以認真、直接地進行,但以認真地玩的方式學習,有新鮮、好奇、探新的歷程,何樂而不為?
雖然不是每一課都在玩,但很珍惜每一課在玩的時候的不確定性。
以上是「好玩日日」展覽中的一塊展板,多謝 Lawrence Sir 的分享。近日讀來,頗有興味,正好也與另外兩篇來自 HK Educators’ Club 的文章呼應。
本港社會文化本已充斥功利主義,(不同持分者)驅使學生常存「目標為本」的心態學習,故造成不太健康的學習情況:過分催谷、學習只求分數、矯枉過正等問題,最終或只能「產出」一眾「高分低能」,不幸者更可能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本能,成為考試機器,提升負能量。(香港教育的未來想像(4) 程衛權老師)
誠然,我們常說香港的教育趨向考試主導,但肯定大家都知道、認同學校教育不是為考試服務,相反,考試只是教育制度中的一塊拼圖。如果我們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秀成績而只做與考試有關的事情,那麼,我們也親手將「教育」的定義收窄,將「教育」的可能性摒除。
回到現代的香港中學教學場景,整個香港中學的課程及教學彷彿也是圍繞公開試去設計,較有自主空間的或許只有初中階段。面對現時教育界不時強調的範式遷移及學生為本教學,遊戲教學或許可以是一個切入點及出路。(思考遊戲教學法(一)︰為何值得於中學推動遊戲教學法 羅偉立老師)
考試的相反不是遊戲教學法,考試和遊戲教學法都只是整存的教育當中的一塊。教育的過程中,考試固然重要,難道玩就不重要嗎?遊戲化的學與教,提供了另一種學習的模式,讓同學參與其中,提高他們思考的動力,擴闊想像的空間,寓學習於遊樂;最重要是,好玩!
Quizlet 默書溫習
我曾將默書內容,在 Quizlet 上設置為三個級別的溫習程度,希望透過遊戲手法,提起同學的溫習興趣。我使用的是 Quizlet 中「配對」的功能,在設定內容後,我更在每個級別的溫習內容中,玩了一次「配對」遊戲,網上平台會將紀錄排序,於是三個級別中,我都暫時得到了第一名。
在課上,我請同學登入 Quizlet(我之前已在此平台,將學生加入了「你的班級」,同學之後再登入,都可以開啟我放在他們所屬班別的練習內容。)這個「配對」原本是學習卡的功能,我知道不少中文科老師,包括我在內也會用在文言文字詞的記誦上,我之前就有另一班的同學,說這很能幫助他記憶文言字詞的解釋。這次,我將《敬業與樂業》中的引文,列為默書內容,並請同學透過配對遊戲溫習。班上部份同學,已急不及待挑戰我的紀錄,不久,我的排名已落後於他們。為了延續他們的興趣,提高挑戰的門檻,我在課上也一起參與,又排了個第一名!
沒想到,下課後,我竟收到兩位同學的訊息,不斷打破我的紀錄。而我只好在回家路上,不斷嘗試,最後也要投降,沒能超越他們了。最快的同學以5.9秒配對完12張字卡!
到了默書的日子,我鼓勵那位以 5.9 秒完成配對的同學默書。起初,他筆也沒拿起,不過,之後他問我可不可以拿出手機溫習。我以為他要以儲存在手機中的默書範圍來溫習,原來他又再玩配對遊戲!
最後,他默書了,在挑戰最多提示的一份默書內容時,只寫錯了一個字。我問他,除了玩這配對遊戲,有沒有另外再溫習呢?他說沒有。這位同學,平常,差不多是隻字不寫的!
背誦課文是一件重複又沒趣的事情,不過透過遊戲、競勝,化重複為挑戰,化沒趣為有趣,同學在不知不覺間,透過遊戲就溫習了。
岳陽樓摺紙記
另一次,教授《岳陽樓記》時,先簡述第一段,岳陽樓重建的背景。教授第二段時,我邊教授內容,邊將內容中的景物摘錄在白板上。然後,我取出一疊摺紙,每位同學派發一張,請他們將剛才那一段的的景物摺出來,一起拼出「巴陵勝狀」。
其實,同學對我之前的課文講授都一知半解,忽然手執一紙,更茫無頭緒。
要做咩呀?
要摺咩呀?
我唔識摺喎!
這時候,我便指示出白板上摘錄的內容。也有同學摺紙較快,摺了與此段內容有關的景物,我便開始貼在 A3 白紙上。於是,同學的問號此起彼落。
係咪摺呢啲呀?
係咪咁摺呀?
我唔識摺喎。
打開手機上網搵啦。
我唔想摺,畫完剪出嚟得唔得呀?
梗係得啦。
咩叫「浩浩湯湯」?點摺呀?
「朝暉夕陰」,又早又晚,點搞呀?
同學開始針對文章內容,思考要摺些甚麼;又會想到,摺了的景物,應該放在畫紙的甚麼位置才合理。而且,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是我事前沒有替他們分工,就按他們能摺,懂摺的,自行揀選。不過同學摺了自己會摺的景物後,看到逐漸成形的「摺紙圖」,會詢問還欠甚麼。這又是一個大好機會,給我引導他們看看原文,趁機又解讀一次,讓他們找出要摺的景物。
而我呢,過程中就坐在 A3 紙前,將他們摺來的景物,東拼西湊,也問問他們意見,如何才較適切地表達文意。最後,我請他們站到我身後,聽我透過「摺紙圖」再講解一次該段文字。
「浩浩湯湯」
過程中,同學對於摺紙活動,起初不明所以,問了不少問題;到明白要摺紙時,又不明要摺甚麼,再問了與課文有關的問題;到摺好了,不知要放在甚麼位置時,也問了理解文章內容的問題。透過這個摺紙活動,引起了同學提問的動機,而且,是問與理解文章內容有關的問題。
同學邊摺邊思考,又會添加自己的創意。他們不懂摺的,會請教其他同學,或者自行上網找。這樣,主動學習便發生了。
屬於這一班的《岳陽樓記》
我負責的,就是鼓勵他們,回答他們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將他們的成果拼湊,並有意義地展現出來。而摺紙方面呢,我沒摺過一張,因為我根本不會摺。
對不少同學而言,文言文學習是苦差,因為內容遠離他們的生活。然而,如果能提升他們的動機,促動思考和想像,令文言內容在同學腦海生動起來,這遊戲便有意義了。
略提兩次在教學上的遊戲學與教實踐。花的心思和時間,必然不少,但看見學生學習的過程,既投入又有樂趣,睡意全消;鮮有參與的,也積極起來 — 這就說明,遊戲化學習是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
文首的對話,還有下文:
「點呀,返學以嚟,適唔適應呀?」
「幾好呀,幾好玩呀!」
「唔係玩架,教學係好認真架!」
在那顛簸的車程中,引發了很多思考,也許就種下了這些年來在課室中的嘗試。如果今天再遇上那位資深老師,我會告訴他:
「玩,我是很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