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數年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開會,到訪當地一紀念公園,回港後於《立場新聞》寫了篇以圖象為主短文,現重看,有衝動再寫。)

阿根廷七月,特別寒涼。連串會議後主辦機構帶與會者參觀城市,只是短暫過訪市中景點,大半天安排到訪海邊的《記憶公園》(Sitio de Memoria),主人家像是有萬語千言,要向國際訪客訴説。

1976年阿根廷軍人政變,奪權後軍政府大肆拘捕虐殺反對丶異見者,看見和看不見的虐打、強姦、謀殺,延綿不絕。婦女被姦後生下孩童,被自稱要堅守「不殺害嬰孩」這聖教原則的天主教徒軍警殺掉後,把她的嬰孩接來領養。七年極權估計有三萬人被屠殺,當中大部份為熱血年輕人和知識份子。無論歷史如何被刪改禁制,真相還是會出現。七年後當極權政府被推翻,文人政府重新掌權,應公眾強烈訴求,設立紀念公園,讓有良知者追思哀悼,為施暴者鑄下她/他們生前死後都不能洗掉、其世代子孫引以為羞的污濊歷史。

公園入口有細小展覽廳,述說阿根廷那七年白色恐怖的黑暗。走出展覽廳是片海邊空曠大地,正中央有近似華盛頓越戰紀念碑的兩幅大牆,改用灰色而非黑色雲石製成的V型紀念碑,細列出各受害人的名字。一些名字旁邊,四十年後仍靜靜地放上鮮花,失去的傷痛,至今仍未隨時間消失。

太平洋吹來寒風,眼前無盡實名實姓的受害人名稱,令人倍感刺骨。不要說其家人好友,就算遠方的陌生訪客,也感痛心。 

紀念碑四週空地,放上多件雕塑裝置,從社會、道德、以至個人角度回看這傷痕累累的日子。當中有Nicolas Guacnni的裝置藝術,追憶其從事新聞工作、神秘消失的父親。位於海邊的父親影象,若隱若現的在茫茫大海前出現。

海邊有一雕塑,站在石上遠望無際海洋,這裡有過無數人被掉進這裡,與其父母兄弟好友至愛永久別離。再看這照片,忽然淚如雨下,原來海邊那個人,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