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今日公布一項有關學童身心靈健康的研究,指香港學生身心健康狀況普遍遜於國際水平,三至四成學生每周出現心情低落、易怒或脾氣暴躁等情緒問題。研究人員認為疫情期間學校支援減少,家庭支持更顯重要,建議父母多與子女溝通。

家庭社經水平影響健康狀況

中大今日公布 2020 年「學童身心靈健康評估計劃」的研究結果,發現本港學生生活滿意度平均為 6.97 分,低於國際水平 7.80 分;而自評健康狀况為「差」的佔 4%,比國際水平高兩倍。

研究結果顯示,家庭社經地位越高、家庭支援水平越高的學生,學童自評的健康狀況亦越高。中大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總監何瑞珠表示,社經水平的差異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學習水平的影響在疫情後更加明顯。研究亦有超過 6 成學生運動量不足,當中有22%更完全沒有運動,其身心健康亦較有運動的學生差,何瑞珠認為疫情令學生減少接觸運動的機會。

疫情下學校提供支援減少

在網絡因素方面,研究指約一半(53%)香港學生每天亦在線上與朋友溝通,雖然調查顯示只有7.5%的學童存在網絡成癮問題,但沉迷社交網絡的學生普遍有較多健康和情緒問題,而生活滿意度以及自評的健康狀態亦較沒有沉迷的同學差。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青年研究中心教授馮應謙表示,更擔心在網上溝通時,當學生沒有正確處理情緒會產生網絡欺凌問題,對學生的心靈影響更大。

何瑞珠指,特別在後疫情以及後社會運動時期,情緒支援十分重要,現時亦有「一校一社工」等政策以及駐校心理學家支援學生,但並不足夠,建議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在相關政策上,同時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等等。另外,在疫情期間,相對而言學校能夠提供的支援減少,家庭的支持更顯重要,建議父母多與子女溝通,為子女提供情緒支援。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簡稱HKCISA中心)」及香港亞太研究所「青年研究中心」合作,於去年3月至5月進行學童身心靈健康評估計劃,並將本港數據與其他40多個國家和地區比較。研究團隊隨機抽樣在7間小學及9間中學,以問卷向小學至初中學生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