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漂流》導演李駿碩像電影界的Mike導
《濁水漂流》的導演李駿碩很年輕,是Mike導那代人,在我心目中,他也像是電影界的Mike導,把看似不可能的東西放到文化產物中。那是看到電影片頭竟有一句來自哲學家Judith Butler的引言時,第一時間的感覺。肯定來得非常不易啊。
雖然這樣說,但這絕非一部舞文弄墨的電影,它貼地得非常交關。不獵奇、不用簡單視角、不簡化、不sensational,通過細節展現一個小社群的各種日常和超現實(但寫實)的遭遇。一邊看,一邊feel到明顯有大量扎實的研究在支撐所有情節和對白。李駿碩自己導、編、剪(剪接是聯同麥曦茵),投放巨大心力在其中。
電影的出發點,是2012年一宗可能不太起眼的新聞:社會上最無權無勢、最邊緣的幾個人,忽然執著起來,跟司法制度碰撞,尋求公道。可以想像,任何人都好易對這單新聞過目即忘,但如果從幾百字的新聞追尋下去,就可發掘出一整個被視而不見的生活世界,牽連一班有血肉的人物。
導演做的就是,沒有放低這單「小新聞」,而是把讀到新聞當刻的觸動,累積和連結各種力量與資源,發展成這部電影。《濁水漂流》請來一班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演員,去展現跟著那段小新聞追下去,可以遇上的一個社群。關於演員,媒體報導已有不少,總有一個會引到你入場的,而且那些群戲好看。(除了吳鎮宇、謝君豪、李麗珍、蔡思韵、朱栢康、柯煒林等,仲有葉童!個個本身都好睇。)
除了人物和情節構成的主軸,《濁水漂流》通過城市空間去講故事,尤其精采。電影的主角,也包含城市環境本身,特別是深水埗,與荔枝角一帶的橋下空間。深水埗各種空間,除了作為場景,也融進了整部電影的敘事,士紳化和因重建而劇變中、極端貧富並置的地景,一直在平行地發問,「城市為誰而建?」。
這問題,電影的情節書寫有問,角色也通過對白直接問,但那個cinematic landscape也一同在問。邊看電影的多重發問,也會想問,「這些年來,還有誰在問『城市為誰而建?』」。
《濁水漂流》在問,而且充份用了電影的craft去問。電影讓人久久難以忘懷的片段不少,包括它所拍下的「城市中心裡的邊緣」,形形色色的隱蔽空間與夾縫空間,與好些城市景觀的空鏡。它已經上畫幾天了,非常值得任何關心這座城市的朋友去看。
(快去看吧!!!)
(文本無題,現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