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於非洲放養蝙蝠發現 Zika 病毒 專家:有再爆發可能性
蝙蝠除了是多種冠狀病毒,包括導致沙士疫情的 SARS-CoV-1 的天然宿主之外,早前刊於《科學報告》的研究指,首次於自由放養的蝙蝠上發現有 Zika 病毒(港譯寨卡病毒)的基因,相信牠們是遭蚊叮咬後受感染,有可能是該病毒另一個潛在感染人類的途徑。
Zika 病毒是其中一個黃病毒科 (Flaviviridae) 成員,該科還包括登革熱、日本腦炎等,全部都是蚊媒感染人類的疾病,因此了解這些病毒如何在動物中傳播也非常重要。另外,值得留意的是 Zika 的命名源自發現該病毒的烏干達 Zika 森林;在 1947 年學者首度於捕捉到的獼猴分離出該病毒。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團隊分析了在 Zika 森林和周邊地區的 198 個蝙蝠樣本。團隊在來自 3 個不同物種的 4 隻蝙蝠身上,發現了 Zika 病毒的 RNA 。大多數樣本基因顯示,是早於 2015 年南美主要 Zika 病毒爆發的病毒株,而該爆發始於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和法屬玻里尼西亞,然後轉移到南美洲巴西等國,令感染的母親傳染新生嬰兒,導致後者小頭畸形。
領導研究的獸醫學和生物醫學科學博士生 Anna Fagre 指,該些陽性樣本與 2009–2013 年在蝙蝠搜集的亞洲譜系 Zika 病毒關係最密切。這代表該病毒的亞洲譜系病毒株在非洲大陸的存在時間比原先想像的長,或者代表非洲譜系之間有相當多的演化和基因組變化,而以前是不知道的。
由於 198 隻蝙蝠中只有 4 隻感染 Zika 病毒,代表該病毒在蝙蝠間流行率很低,蝙蝠應該只是偶然的宿主,可能無助於傳播病毒,也可能不會成為病毒儲存庫。不過,此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說法是否屬實。
該團隊還想了解病毒 RNA 片段在蝙蝠組織中存在的時間,以便能夠評估蝙蝠何時真正被感染。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及病理學系助理教授 Rebekah Kading 解釋,人總會擔心人畜共患病毒。她認為,現時只平靜一段時間,該病毒不會永遠消失,Zika 病毒再次爆發是有可能的。
來源:
IFL Science, Zika Virus RNA Discovered In Free Ranging Bats For The First Time, 4 June 2021
報告:
Fagre, A.C., Lewis, J., Miller, M.R. & et al. (2021). Subgenomic flavivirus RNA (sfRNA) associated with Asian lineage Zika virus identified in three species of Ugandan bats (family Pteropodidae). Sci Rep 11, 8370. doi: 10.1038/s41598-021-87816-5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