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收拾」對談二:(不)收拾的學問
《方圓》編按:文學及文化季刊《方圓》,每期都邀請各領域的創作人、評論人就文化主題對談。「收拾」一期請來四位香港作家、藝術家交流生活體悟與創作靈感。以下節選部分內容,原文約一萬二千字。
時間:2021年3月13日
地點:GLO Travel旅行講堂
與談人:
鄧小樺(作家,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方圓》總編輯。以下簡稱「鄧」。)
王樂儀(填詞人,作家,現為阿姆斯特丹大學文化分析學院博士候選人。以下簡稱「王」。)
張振華(GLO Travel Academy共同創辦人。以下簡稱「張」。)
葉梓誦(《Sample 樣本》總編輯。以下簡稱「葉」。)
劉學成(藝術家,以雕塑和裝置為主要創作媒介,2016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奬(視覺藝術)。以下簡稱「劉」。)
鄧:我由出道起就是以亂見稱的,以前朋友在Facebook開了個群組叫「鄧小樺」,大家會上載相片,讓其他人根據相中狀況有多亂來評定「鄧小樺指數」,有些群友一直回味,十年後還來報導我的變化(見明周)。但其實我是很喜歡分類的,收拾桌子的話會分出大概六、七類東西,其實不是很亂,只是量多及不擺好;讀書時我曾經替謝姓小說家收拾書桌,分出十三類,比我亂很多;也試過探訪當時在理大的何國良,二百多呎的教授房全是書堆,最誇張是書上面還有架單車!實在亂到很戲劇性。那時從宿舍搬出來自住,錢都用在添置書櫃上,衣櫃只買個最廢的,後來衣服就在客廳的沙發上越堆越高,終於有一天塌了下來,埋住坐沙發上的人,那就是李智良。
張:有人會幫你收拾家裡嗎?
鄧:有,我幾次搬家都是請朋友裝箱,因為我自己下不了手扔東西,一定要交給別人來取捨,電影《無痛斷捨離》裡也是這樣,所以領悟到所謂斷捨離,其實是要變成另一個自我。我一直以來都喜歡留著盒子,家裡留下了很多空盒,幫我裝箱的朋友用膠紙將這些空盒很完整地包裹成一塊,像蠶蛹一樣,我叫這物體「虛空的虛空」。因為它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但它已經從2013年跟我跟到現在了。
我也喜歡買漂亮東西的,但家裡沒有平面,都用來放書了,沒有展示的空間,所以就放棄了買擺設。我什麼時候會賣書呢?當我發現重複買書的情況超過五次,就會費力清理一番,最終清理出——四十本(笑)。我的書架是有分類的,不過分類的邏輯很跳脫,每次找書都要稍為花些時間。譬如說,書架的起點通常是德里達,然後到傅柯,詹明信,齊澤克,具體的邏輯是說不清的,像是先拉康才到佛洛依德,但可以看出基本的分類。所以我覺得自己其實也不是很亂(眾笑)。
王:對我來說,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就不整理,直接扔(眾笑)。我對空間感的慾望很大,最好是什麼都沒有。我寫作一定要從白紙開始,每一稿都要用一張新的白紙,沒有辦法在上一稿接著寫下去,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扔,只保留最新的版本。我猜這和我小時候的陰影有關。那時候家裡要求我打開房門,爸媽收納內衣褲的櫃子又是放在我的房間裡,在我的書桌附近,所以他們洗澡前來拿內衣褲時,一定會碰到我的肩膀。這些細節至今還很鮮明。所以現在我很怕身旁有東西、很侷促的感覺。
劉:那麼我是相反的,我很需要objects。做雕塑嘛,我喜歡不同的形式、質料,思考時一定要隨手摸著一件東西,依靠物料、觸感帶來啟發,這也成為我收藏東西的理由。我試過什麼都不碰,獨自空坐,真的會什麼都想不出來。在我的studio裡,沙發旁邊放了不同物件,我坐在沙發上思考下一件作品的型態時,就隨手拿起一樣物件,例如說一塊石頭,覺得石頭太冰冷了,就放下,拿起另一塊木——我的情感要從這些物質中激發出來,這是我創作的慣性。所以我也並非一切都組織好的,尤其在我的座位附近,還是要亂放著不同物件。
鄧:所以你需要「翫物」,把東西拿上手把玩。我創作時最需要的是單行紙,也可以是寫過的紙,所以家裡積存了大量草紙、雜紙,千萬不可以扔。它們有些是未寫完的詩,有些是計劃書的雛形,講電話時記重點也是用這些紙。我對於手寫資料、實物紀錄是著迷的,覺得儲存起來很美。我是會保留電影票的,但只會記下日子,不編次序。
張:在還是用mp3的年代,我會用foxy下載歌曲,但那些檔名都很亂,我會全部都改成同一格式,「歌手名 _ 歌名」這樣;每首歌的檔案屬性裡還有歌手等等的欄目,小時候可能太空閒了,連這些都會花時間從頭整理一次,可以深入整理到無窮無盡。但現在用Spotify十分方便,已經不需要歸檔了。
鄧:你去旅行會買紀念品嗎?
張:以前會買的,怎樣都要買一件當地的小物,如果實在沒有選擇就會買最老土的玻璃球、襟章之類,回來可以放在架上。以前我會很自豪去了很多地方,才會有這些收藏,但漸漸覺得這些東西其實沒什麼人會在意,就再沒有這個習慣了。以前我在電腦裡有個文件夾儲存了我十年來所有旅行的相片,大概四五年前,有次換電腦時忘了備份,全部旅行的相片都消失了,竟然發覺自己心情沒什麼起伏。我也以為自己會很傷心,小時候覺得自己是文青很會拍照嘛,現在想起來卻已經一點都不覺得痛了。不知道是不是人長大了,現實了,已經不需要特別去收集回憶。
方圓讀書會:執.拾.斷捨離(不了)
人生就是無盡的收拾!藝術家劉學成同時又是收藏家,日日打理藏品之餘還將拾荒物變成創作;《sample》總編葉梓誦面對資訊碎片化的年代善用apps;「執嘢JupYeah」的Ren Wen無限處理舊物回收再生,有無盡的故事。到底這些偉大的例子能否拯救以混亂及不收拾見稱的鄧小樺,則不得而知。各講者除了分享經歷,亦會分享一本與「收拾」相關的書籍,以配合《方圓》第七期的「收拾」,讓《方圓》可以從嚴肅走入生活。由物件到記憶,價值到情感,收拾與收拾不了的一切,嘲諷而且印證了我們的生命。
講者﹕劉學成 x 葉梓誦 x Ren Wen@執嘢 x 鄧小樺
日期:6月13日(日)
時間:下午五時至七時
地點﹕Aco艺鵠書店(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4樓 )
報名link:https://forms.gle/S7akiGinPPqPdVdXA
**有關疫情之特別安排
- 所有參加者必須佩戴口罩
- 參加者入場前須量度體溫,體溫過高將不得進入會場;入場前必須使用設於入口處的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
- 謝絕佩戴家居隔離電子手環人士進場
本活動因應新冠狀病毒疫情,活動有可能會取消、延期舉行或轉為網上教學,敬請留意本館公佈之最新消息。
《方圓》文學及文化專刊 二〇二〇年冬季號 總第七期
網上訂購:
http://www.hkliteraturehouse.org/shop/rre423937pngsajaw522exsrmp9gz4-ehcal
《方圓》網站:https://www.fyosquare.com
臉書主頁:https://www.facebook.com/FY.OSquare/
Instagram:o.squa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