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識寫影評,但記低較深刻部分。

雖然導演表明本片(《濁水漂流》)不是議題電影,不過站在了解無家者處境角度,基於取材真實性,仍值得一看。

我個人相當喜歡角色「老爺」(謝君豪飾),越南船民在香港複雜身份與境況,在深水埗社區屬邊緣位置,一直鮮有被輿論注意,現實上亦難以接觸,亦是眾多配角較完整的一位。

本地、越南、南亞以至非洲與及不同性別無家者在社區內,面對壓迫亦不盡相同,劇情上雖有處理,但未見太多深刻著墨,其實可以再講落去。

有朋友將此片與《千言萬語》比較,我則認為要注意兩片,對社工角色及社區內各種政治關係處理,《濁》比《千》有簡化傾向。

無家者在社區內群居,本身與社區有重大矛盾,引來多方力量介入,例如地方教會,地區領袖,區議員,居民,政府,黑社會,甚至資本力量介入(市建局),多方拉鋸角力,都未見有所描寫,相反,社工則成為無家者在社區內超然解救,這種觀點,可能成為觀眾了解事實的障礙。

《千言萬語》對社工、社區領袖參政處理,對政治有較細緻處理與批判。

有趣的是,《濁》高舉社工角色,成為一種反政治或另一種政治代理的角色,社工陪打官司示威,社區領袖明哥則派飯成為閒角,區議員在片中更是消失,問題是,社工角色被放大,其實亦未能梳理無家者,社工與民主政治間,一直存有的矛盾。

在現實上,願意成為無家者助力的人,遠比社工為多,不過在這種高舉社工的劇本裡,則成為被指責對象,是我對劇本較為意外的細節。

在電影裡只有社工與神職人員善意才算善意,這樣設定對觀眾了解無家者處境,是否提供助力,我甚有保留,亦認為與現實有太大差異。

總體而言,《濁》片對明白香港底層社群處境而言,劇本內值得細讀地方仍有許多,與《千言萬語》經典比較則不必,《濁》片重點不只是對基層有所關注,而是提供機會與觀眾,明白社會邊緣如何與主流價值抗衝,勉力生存。

在主角入醫院一段前後對答,經歷謝君豪角色離世,以至片末與木仔對答,都相當準確表達眾多無家者內心處境,無家者唔係要人同情,而係需要空間同自己和解,所以社工都無咩用,上樓也可是不必。

「我唔係老馮要俾你幫。」

「佢要死就無人救到佢。」

「點解要迫到自己咁樣?」

劇本對所有他者所表達善意都作出批判與拒絕,劇情處理上最後更對先前高舉的社工埋手,例如社工於其豪宅一幕,為謝君豪角色尋親最後認為自己做錯野等橋段,都傳達社工無用/虛偽的批判意思,將誰可以改變無家者境況的答案指向無家者本身。

無家者又點樣先願意對自己好?

劇本上眾多角色都有作出不同選擇,可以互相對讀,卻未見有清晰答案。

政府做撚錯野梗係要道歉,對白固然精彩,片尾,明白避無可避,選擇留低,不再逃避,是無家者選擇堅強的時刻,結局是否可以處理得更好,也相信是觀眾(如我)的疑問。

 

原刊於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