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 Course Outline
【文:梁汝伈 @ Futura Educators】
繼成績過後,最讓大學莘莘學子們緊張的,恐怕就是課程大綱(Course Outline)。
除了教授的聯絡資訊,課程大綱羅列著課程裡的大小功課,以及考試、project、匯報的佔分比重,可說是課程上的「致勝攻略」。比較緊張成績的同學固然會反覆細讀,以免遺漏掉功課令奪 A 計劃泡湯、功虧一簣;較為放鬆的同學,也會「策略性投資」在性價比高的功課上,務求輕鬆以低空姿態,「飛」過合格線。
教 v.s. 學
在課程大綱裡的世界,學習是具體、可預測、有時限的。無論是學習時數、課題難易度,還是知識的「價值」(聰明的同學能從分數比重可知一二),都可以在課程大綱中清楚得知。在大綱背後,是教授花盡心思考慮如何在一個學期內,準確將同學需要的知識技巧傳授,讓同學在面對下一門課時,更為得心應手。
然而,在學生角度,則是希望透過剖析大綱而考獲優良成績。雖說考試技巧也是重要的一課,但這種「學習是可量可測並可精準計算」的假象,很容易養成畢業後步入社會的新鮮人對學習的短視、對過程的輕忽、對結果的依賴。
教與學兩面,如此相似,卻又那麼的不同。
課室內 v.s. 校門外
如果只是秉持著「求學只為求分數」的態度,與在社交媒體上打卡而出發的旅行的行為,十分相似:
分數為王、一次定生死的後果,是無論高分低分,考試過後都沒有繼續努力精進的需要,因為重要的,是下一場考試;打卡過後心情忐忑的盯着螢幕上的 like 數,跟考試後等待結果是多麼的異曲同工。數字成了衡量成敗好壞的準則。打卡過後,馬上又為下一次打卡做準備。然而在旅途中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說一句、多轉過彎,得益可能比單純的 like 數,來得更深更遠。
人生重要的課題亦如是:如何自處、時間管理、危機處理等,除了沒有 Course Outline,更需要比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甚至一個學位更久的時間。過程中沒有人能準確知道要花多少時間,要跨過多大難關,才能獲得多少價值。如果只關心眼前成敗,對結果過分倚賴而錯失途中機遇,反而得不償失。
反之,如果能將學習看待成一種生活方式,享受過程,視野就不一樣了。學習的結果和過程會變得密不可分。過程中每一次的進步破關成了無數個小成就,即便面對著瞬息萬變的將來,過程中的獲得的堅韌耐勞、學習能力和自信都能幫助學生踏實、穩步走向前方。
最重要的學習成果從來不是 GPA,而是學子本身,而人生,根本沒有什麼 Course Outline。
作者簡介:創業教育者(Entrepreneurship Educator),通過任教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以及發展本地和全球創業教育計劃項目,推動創業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