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早前將播放逾一年的節目從社交媒體刪除,節目下架令中小學教學素材減少,教協今(9 日)公布教師使用港台節目作教學資源的問卷調查,發現節目刪除後,逾九成教師表示準備教學素材變得困難,有小學教師舉例過往曾使用 1979 年《鏗鏘集》訪問九龍城寨居住者的分享,節目下架後,學生失去珍貴歷史片段的資源。

教協在上個月 31 日至今月 7 日以問卷調查 586 名中小學教師,發現 85.8% 受訪者使用港台節目(不包括教育電視)作為教學資源,幾乎涉及所有學科,包括小學常識、中學通識、人文學科及中文科等。最多人使用《鏗鏘集》作教材,其次是《香港歷史系列》及《視點 31》;而節目刪除後,逾九成教師表示準備教學素材有困難,92.7% 教師同意節目重新上架。

教協副會長、小學教師黃慕儀表示港台節目用字文雅,即使能找到相同課題的影片,惟其他的影片用字通俗,學生不懂分辨這些字是否應該學習;老師亦難以找到粵語的節目,有老師表示歷史科的廣東話或中文字幕影片較少,如冷戰、一二戰課題,「試過用外國節目,但學生完全不理解及不感興趣」,節目下架令學生損失觀看珍貴歷史影片的機會;而港台節目能確保內容準確,信譽獲肯定,老師難以找到其他教學素材替代。

她舉例教授環保課題時,用了《視點 31》介紹日本回收的影片,她指影片升紹膠樽、紙皮的回收步驟,生活化片段能加深學生的印象,而非標語式的鼓勵學生保護環境;而《手語隨想曲》提供的手語傳譯,亦能幫助有特別需要的學生,而坊間未必有同類的教材。

教協副會長、前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港台節目內容多元優質,能激發學生學習,節目以公帑製作,下架造成公共資源浪費,對中小學教學「造成好大好大困擾」,促請港台將節目重新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