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泰洋】

反送中運動兩年了。

現在的香港,有很多手足因為之前的運動,正面臨清算。

當時的六月,民怨達致頂點,其實不難理解:

那是積存已久的社會問題,以及政治承諾之無視,所導致的堤崩。

官方總是從宏觀史的角度來詮釋香港的狀況,說是外國勢力煽動指使,或是邊陲城市的背叛離異,這終可能導致骨牌效應。

然而,想深一層,真的如此嗎?

或者說:真的全然如此嗎?

甚至乎,再準確一點說:在其位的可知道什麼是保守主義者的滑坡謬誤?

三千年的治亂興衰史,若統治者只從「如何走向帝國」此路徑來看、來著手處理,最終只會主觀地忘掉了高壓以外,大禹治水的疏導良方,或是宋朝之文化盛世與江南百景。

命脈也者,乃是四通八達的中心要樞。前領導人早已千叮萬囑,處理得當,將身心康泰;處理失宜,則隨時損了命根子。這番道理,有幾難明?

望著如斯美景,如果心繫香港,或是懂得感恩的,又怎會甘心摧毀這座城市。

可現在回望,又會覺得這是整定的,因為兩制底下,我們走過看過經歷過的,是不一樣的風景。

當你感受過山上的清風,你永遠不會忘記。

我們說「香港企硬」,其實就是帶著彼時登頂所感受到的自由,繼續走下去。

因為我們知道:抬望眼,那邊還有另一座更高的山峰。

獅子山的精神不滅;兩年過去,痛苦難熬,然而那是一段必經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