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編按:文學及文化季刊《方圓》,每期都邀請各領域的創作人、評論人就文化主題對談。「收拾」一期請來四位香港作家、藝術家交流生活體悟與創作靈感。以下節選部分內容,原文約一萬二千字。

時間:2021年3月13日

地點:GLO Travel旅行講堂

與談人:

鄧小樺(作家,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方圓》總編輯。以下簡稱「鄧」。)

王樂儀(填詞人,作家,現為阿姆斯特丹大學文化分析學院博士候選人。以下簡稱「王」。) 

張振華(GLO Travel Academy共同創辦人。以下簡稱「張」。) 

葉梓誦(《Sample 樣本》總編輯。以下簡稱「葉」。) 

劉學成(藝術家,以雕塑和裝置為主要創作媒介,2016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奬(視覺藝術)。以下簡稱「劉」。)


 

張:我到過切爾諾貝爾,那是個很大型的廢墟,整個城市都是廢墟,只剩下一些邊緣的小村仍住著人,可能只有十多人,主要是退休回鄉的老人家。這些廢墟像是時間凝結了,將事件歷久不衰地保存起來,以致經過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還會有人回頭來看。就算當時的政府怎麼粉飾太平,結果歷史的評價仍然是抹不走的。

我曾經去到一個蘇聯時代的社區會堂,社區會堂通常是用來做動員工作的。會堂裡掛了很多當時蘇聯的領導人的肖像,但現在全都掉在地上,變成了垃圾崗。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深刻的畫面,像是那些領導人的一生的注腳。

鄧:當地人有做什麼去收拾這些歷史的創傷嗎?留下了這麼大的廢墟,但當地也發展了旅遊業。

張:半封閉的社會是很積極去發展旅遊業的,因為這是最快、最容易、最簡單的賺錢方法。2019年HBO製作了一部電視劇《切爾諾貝爾》,真的令切爾諾貝爾成為了旅遊熱點,遊客數量上升了三、四倍。

但有些災後處理是很滑稽的。例如在幼稚園的課室裡故意擺著破爛的洋娃娃,明明那些床架、床褥已經塌在地上,那個洋娃娃怎麼還可能坐在床架上原封不動呢?看著那些畫面的感覺是很奇怪的。正正因為有了旅遊業的需求,導致出現了驚嚇的人造景觀,迎合遊客對災難的印象。

鄧:你們本身是收拾殘局的人嗎?

劉:我不會容許自己發展到殘局的地步,在殘局出現前就將它處理好,發現事情開始混亂時就立刻介入。

我的手稿、草圖也收藏得很好,都存在一個箱裡,一直以來都以為這沒什麼用,但我接下來可能出作品集,才發現原來是有用的!這些手稿翻出來後我看得很精彩,原來自己二十年來的作品是這樣的,有些我都已經忘記了。

王:我是可以很務實地幫人處理殘局的。如果有朋友陷於一段混亂的關係,我的任務就是防止這個問題影響到他生活的其他層面。是一種很實在的邏輯,計算擴散的程度,然後及時制止。

鄧:所以收拾殘局通常是收拾他人的殘局,就像接過一具屍體,看看能否把它的衣褲脫出來賣,這些部位能否用來煲湯(笑)。是一個拆件分析的工作,其實和收拾書桌、分類物品差不多。

我現在是一個善後的人,但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想2014是轉捩點,在那之前我是習慣搶先的。雨傘發生時我不在香港,整個人都滯後了,延續到現在仍然是慢一拍的。如果搶先的是被捕的人,是先鋒隊,滯後的人就負責照顧被捕的人,是災難應變隊。先鋒隊是很「上頭」的,行動要即時、迅速,而災難應變隊就像《鼠疫》裡醫師的狀態,救人救得麻木了,沒有了情緒反應。我收到緊急電話時都異常冷靜,講話沒有尾音,進入一種恆定無感而迅速的狀態。

張:由於我經常收拾行李,慢慢體會到生存需要的東西越來越少。小時候還會收拾好幾本書、腸胃藥這些東西,但人越大,行李越來越輕,需要的東西已經比以前想像的少很多了。

王:收拾同時也是取捨,如何將身外物變成身內物,逐漸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黃鈺螢之前寫了一首關於張愛玲的詩,她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張愛玲離開時會帶哪件衣服呢?但張愛玲其實每次收拾行李都是帶實用性的物件的。

有一次我去日本旅行,一到埗就丟了電話,差點和旅伴吵架,但我不希望整個旅行被破壞,就全程都忘記了這回事,直到最後一天才記起來。這可能就是明白何謂身外物的過程。

鄧:沒錯,張愛玲很擅長收拾。她固然是個貴族,但也是個「走佬王」,行李箱從樓上滾到地面仍能立起來,必是箱子「理得很好」才做得到,她對此是很自豪的,而且是說走就走。

但我直到現在仍是是斷捨離的相反,儘量不放棄。以前搞運動的戰友現在都已經搬離市區、結婚、做運動,我則要全力保持市區、獨身、不運動三大特點(笑)。但界限仍然是存在的。2019有一段時間我很恐懼香港會變得面目全非,一直以來耕耘的東西會一掃而空,以後什麼都做不了,而恐懼其實是來自擁有,要去維持擁有的東西。我就想,如果有一天真的再沒有教職、沒有文學館、不能寫作,迫不得已,就把書賣掉吧,租另一間便宜的房子,生活還是可以繼續的——就是這一步,只要思考過這一步,發現失去了擁有的東西其實也是自由,就可以在思想上超越它,而先不必在現實中放棄。我會堅持到最後一刻的!

 

方圓讀書會:執.拾.斷捨離(不了)

人生就是無盡的收拾!藝術家劉學成同時又是收藏家,日日打理藏品之餘還將拾荒物變成創作;《sample》總編葉梓誦面對資訊碎片化的年代善用apps;「執嘢JupYeah」的Ren Wen無限處理舊物回收再生,有無盡的故事。到底這些偉大的例子能否拯救以混亂及不收拾見稱的鄧小樺,則不得而知。各講者除了分享經歷,亦會分享一本與「收拾」相關的書籍,以配合《方圓》第七期的「收拾」,讓《方圓》可以從嚴肅走入生活。由物件到記憶,價值到情感,收拾與收拾不了的一切,嘲諷而且印證了我們的生命。 

講者﹕劉學成 x 葉梓誦 x Ren Wen@執嘢 x 鄧小樺
日期:6月13日(日) 
時間:下午五時至七時
地點﹕Aco艺鵠書店(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4樓 )
報名link:https://forms.gle/S7akiGinPPqPdVdXA 

 

**有關疫情之特別安排 

- 所有參加者必須佩戴口罩 
- 參加者入場前須量度體溫,體溫過高將不得進入會場;入場前必須使用設於入口處的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 
- 謝絕佩戴家居隔離電子手環人士進場 

本活動因應新冠狀病毒疫情,活動有可能會取消、延期舉行或轉為網上教學,敬請留意本館公佈之最新消息。

 

《方圓》文學及文化專刊 二〇二〇年冬季號 總第七期

網上訂購:

http://www.hkliteraturehouse.org/shop/rre423937pngsajaw522exsrmp9gz4-ehcal

《方圓》網站:https://www.fyosquare.com

臉書主頁:https://www.facebook.com/FY.OSquare/

Instagram:o.squa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