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霸氣哥」曾建峯】

近來,男子偶像組合 Mirror 與 Error 的聲名鵲起,令人隱約覺得,八十至九十年代香港演藝界的空前盛況,有望在此重燃。Mirror 兩年半前橫空出世,仿佛承繼了由譚詠麟、張國榮「絕代雙驕」至「四大天王」這條男子偶像歌手的主軸,而 Error 則集歌舞與喜劇於一身,似乎走向許氏兄弟這一路,甚至,以時代框架對照,Error 某程度竟担當了周星馳在九十年代的社會角色……

要知道,香港娛樂圈的真正蓬勃實始於八十年代,同時亦是香港前途問題最晦暗不明的時代,不難理解,當人心不穩,並充滿無力感之際,娛樂便成為最後「避難所」,而喜劇更是當中表表者。當發哥在《英雄本色》裡,演繹一個落難江湖大佬,仍借題發揮表達了對香港前景的憂慮,幾年後冒起的星仔(當時仍未成星爺)則完全卸下此包袱,專心讓香港人回歸從前的「發達夢」— 確切來說是一個小人物「刀仔鋸大樹」向上流動的發迹史。當發哥、Leslie 與華仔一貫地有型俊美義薄雲天,符合英雄神話結構裡 “the chosen one ”,星仔卻劍走偏鋒,以反英雄人物面貌走入「名人堂」,慰藉了傳統香港本土一眾「losers」之餘,亦暗地回應了時代裡「香港往何處去」的人心凋零局面。如果要以這世代動漫文化象徵類比,那就是 Avengers / X-men與 Deadpool 之分,而 Mirror 與 Error 分野,亦當屬此類。不過人類文化史上,英雄神話主流從來不缺,那的確代表了我們對完美人格的心理投射,但我更在意的,是反英雄人物如何反映了那時代大部分同溫層的心聲,尤其當社會整體亦已陷入信心危機中。

周星馳的真正冒起,大概在八十年代後期,那是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已塵埃落定之時,本來就沒什麽懸念可言,但歷史往往就在「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軌跡上脫軌。無人會料到胡耀邦在此時逝世,更無人會料到胡耀邦逝世竟引發八九民運,當然更絕對無人料到最後的六四血腥鎮壓。當港人「叠埋心水」迎接九七回歸之時,首先迎來的竟是如此噩耗,為同胞哀痛之餘,更為自身處境而震悚……此時,周星馳的出現,不啻是一服「驚風散」。星仔在「公仔箱」的《蓋世豪俠》與《他來自江湖》均在八九年出街,前者更踏正民運高峰期的 4 、5 月間,或令港人得以在繃緊局勢中偷閒半刻。在此不得不提,周星馳以外,其實亦有人擔負此角,大家今天還在 YouTube 重溫《笑星救地球》當中「乜太與李」及「九七前後」環節,將之譽為「神預言」,其節目首播時間為 1990 年 1 月,距六四亦只半年多,當時港人面對後六四之一片肅殺,就只能在政治諷刺與身份自嘲中聊以自娛,或治癒。

與《笑星救地球》不同者(其名稱亦已露端倪),周星馳的笑料似乎政治色彩更淡(除了 1994 年《國產凌凌柒》),其 90 年影圈「響朵作」《賭聖》,雖有提及「為民主、為自由」與模仿「民主女神」情節,但僅止於戲謔調侃,其主軸仍是一個小人物向上爬故事,至於其大陸新移民身份,只為更突顯其弱勢處境,及與香港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滑稽。只是《賭聖》骨子裡的意涵,可能往往令人低估,這裡先要一提開賭片先河的《至尊無上》及《賭神》,兩者也在八九年上映,前者更是六月尾首映,王晶在往後訪問亦隱約承認,這些賭片當年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其實正值港人的信心危機。筆者猶記得《賭神》的宣傳 slogan:「人生如賭博,輸贏由你定!」,現實那有想得這麽理想?若再對照當年香港前途談判,港人由始至終都只是「被擺上枱」的籌碼,命運不能自主,六四之後更是六神無主,就不難發現這些賭片不過是另一種自嘲,又或者是透過夢工場圓夢的逃避方式。而《賭聖》更上一層樓,嘲諷現實之餘,更幽了《賭神》一默,因為賭神尚且要靠後天努力才能獲得一身絕技,賭聖卻是「超屈機」的先天特異功能,靠「變牌、捽牌」之大絕逆轉勝,這何嘗又不是當年香港人心底裡渴望力挽狂瀾收復失地,「將一手爛牌變好牌」之寫照?

寫到這裡,大家會問,這和 Error 又有何干?各位是否發現,Error 與周星馳(不論其角色及本人),其實都遵循了同一套「成功模式」?首先,兩者皆由電視台的磨練中由低做起,都是其貌不揚但暗藏另類絕技,是充滿創意及才藝的年輕人。肥仔與其體型反差極大的驚世舞技(其實亦類近當紥時期的洪金寶),阿 Dee 的機智敏銳,193 的寸嘴急才,與保錡「膽正命平」的憨直,或者亦有幾分許氏兄弟影子,但許氏兄弟畢竟是兩間名牌大學產品(除了許冠英),象徵了殖民地時代第一批本土精英的崛起,而 Error 與星仔一樣,卻是正牌草根小人物。更重要的是,二者皆冒起於香港人心最虛怯之時,八九年之於周星馳,一九年之於 Error,皆逢社會巨變後民眾噤若寒蟬,反借喜劇「樂土」減壓舒困。不過,二者亦有顯著差別,周星馳演繹的一眾角色,其實很抽離於時代,即使是小人物,其發迹經歷亦多屬超現實「無厘頭」,至於其本人形象,更由榮升「星爺」後,生出了咄咄逼人之氣場,而 Error,至少至今為止,仍是一貫貼地親民,更透過電視真人騷方式,在互相嬉戲捉弄以外,揭示了成員在眾多難關前的脆弱與突破,和觀眾同步成長,比周星馳的電影角色來得更有血有肉。最重要的是,大眾津津樂道的《Error 自肥企劃》最後一集,甚至由真人騷娛樂節目,提升至對主流娛樂文化及社會價值觀的批判反思,著實亦呼應及反映了時代思想的進步:同樣面對一個肅殺時代,同樣借喜劇娛樂減壓,不同於過去只躲在戲院「曲線圓夢」,香港人這次卻選擇了在真人騷的「政治冷感逃避狀態中」,亦肯再次面對難關,更有所反思及承擔。於此,無論 Mirror 及 Error,皆從莊諧兩路互相映照中,與港人同呼吸,共命運。

卡繆在小說《瘟疫》裡指出,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其實是正直……此時此刻,港人更心領神會的是,面對一個比小說比電影更荒謬千百萬倍的真實「瘟疫社會」,倒不如在某些時候「躲在」電視娛樂真人騷裡,來一場「假作真時真亦假」的非法(例所能管轄的)集結。

娛樂有時,行街有時。

It’s your 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