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下,市民減少外出令捐血人數銳減,血庫存量極低下,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過去一年,曾三次緊急呼籲市民盡快前來捐血,最壞的情況,中心只剩三至四日血存量。

受血者黎嘉惠分娩手術後,因胎盤前置子宮縫針後,血塊積存未能流出,需即時輸血彌補手術後血液流失,惟因血庫存量偏低,她在輸了一包血後便需要「打鐵針」,自行造血,她體會到血庫需求緊張,出院後決心每年也要捐血。

血庫存量低 病人需轉「打鐵針」

黎嘉惠懷第二胎時,確診胎盤前置第四期,醫生建議剖腹產和需減少外出。幸運地,她分娩未有大量出血,惟手術後血色素仍過低,需即時輸血穩定血壓,輸了兩包血後待情況穩定,方能打電話給丈夫說上一句,「好痛啊」。

惟兩天後元旦清早,丈夫的電話突然響起,聽到護士問「可唔可以即刻嚟醫院啊?」,他匆忙趕到醫院後得知,太太分娩手術時因胎盤前置曾出血,醫生為她子宮縫針止血,血塊積存未能流出,需再做一次手術清除瘀血。而手術後黎嘉惠再輸一包血,惟因血庫存量低,經醫生評估後,她之後需要轉「打鐵針」,一直至岀院。

黎嘉惠形容整個過程是「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沒想到最常見的 O+ 型血也出現短缺,希望有機會向捐血給自己的人致謝,又稱捐血者「救翻我一命」,令她能擁有完整的全家幅,出院後亦決心每年也要捐血幫助別人;丈夫則指小時候受父親身教,16 歲便着父親簽名讓他到學校流動捐血隊捐血,明白到最重要是能幫助到人。

停課減首次捐血者數字 血液需求持續緊張

根據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2020 血液收集數據,有約 12 萬人成功捐血,比前年少約一成,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血液收集及招募部主管梁雅詩指,主要原因是疫情肆虐,學生停課導致學校流動捐血隊未能到校收集血液,令首次捐血者、16 歲捐血者數字明顯減少,分別只有 18,983 人和 2,155 人,中心將呼籲年輕人到捐血站捐血。

梁雅詩指,血庫存量緊張,故在穩定病人情況後,醫生會診斷病人的骨髓是否能自行造血,會考慮提供鐵丸和鐵針,惟造血仍需要一段時間,她指香港上年腫瘤科與婦產科的血液使用量佔收血量約一成。

瑪麗醫院腫瘤科醫生區樂詩指,一般成年女性正常血色素維持於 11 至 13 度,低至 7-10 有頭暈、氣喘等症狀便需要輸血,而她曾遇過有乳癌病人血色素低至 2.7,令她「打咗個突」,要上升到 7 度已需要使用 5 包血;而腸癌、胃癌、膀胱癌、因化療藥物影響造血功能的病人和末期癌症的病人均對血製品有需要,日常工作她更深刻明白到病人對血液的需要,「拿一包,用一包,就係少一包」,故她一直維持恆常捐血。

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醫生陳敏暄表示,胎盤前置佔一半岀血量高的病人,另外,雙胞胎和子宮有肌瘤的病人於產前後都有較高機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