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看水墨:大館《墨城》
作者:波利
此展波利屬姍姍來遲,不少報導早已談論;免了介紹的責任,可以來點輕快的隨筆。
一反以往常態沒有佔據三層展室,墨城的佈局令我有一種逛畫廊的感覺。反思一下從何而來,最直接的應該是今次的平面媒介相對主導,始終墨最容易駕馭的載體應該也是平面;這和大館平時當代展覧大量裝置與多媒體的常態。其次是氣氛,一般香港商業畫廊為沽貨選擇的主題往往黑也頂多是黑色幽默,不會太沉重;如《墨城》展覧的用色或主題氛圍一樣,可以說大館終於出現了一個適合一家大小的展覧。
選擇藝術家方面大館亦選用了跨世代的藝術家,卻在空間裡形成了相對一致的風格。墨是很有趣的媒材,存在了不同的表現力,例如《墨城》較大的展廳中顯現的主是一種清雅,而小展廳中的卻是狂野;這種墨性情的探討,我覺得在書法史上探討得更深。
這次介紹的作品也是靠放眼過去的感覺。馮凱珊的八獸圖是吸收了古畫創作的有趣作品,試想如果畫面結構有所取捨,單憑畫面的各獸,事實上是可以還原成卷軸式古畫靜物的作品。但最為精妙的始終是棄子的安排,是作品點精之筆;棋盤之上,棋子之間的張力以具像的形式表現,飛虎過河、豹狐對峙,而場外的棄子卻早令賽局勝負已分,甚有古畫笑談當局的傳統。
梁嘉賢的夢露台則有強烈的插畫感,色調淡雅好像水彩的柔和,背景過百的磁磚除了表現工筆的精妙同與前景在同色調下產生對比。畫中寓意不言而喻,左邊的露台拼貼直接的點出題旨;反而是細節與表現方式更吸引,令作品可以細看的地方極多,在人、小人、小小人視點的相互關係下,人與房屋的比喻更顯特別。
大廳最以人注目的相信仍是石家豪的三幅地標作品,呼應展題。
轉入小展廳,曾灶財的兩個電箱和楊詰蒼的《請帶上雨傘》佔去大半空間。與不少反戰色彩作品一樣,一團混濁的戰火硝煙是最典型的借代;隨意的書法更顯物料的熟悉程度,水份的多少才能構成如雨的筆跡,需要大量的經驗或實驗。
縱覧墨城,主要彰顯的是題材上的創新,技法上的繼承。同時,我們也應經常思考,我城與墨的關係要如何向前,例如不少的課程對於墨的取態始終抱有某種敬虔,與古法的思想體系始終難以抽離;但向前又不代表是完全的割裂,我相信要走得更遠必先處理與墨的關係,而這個答案也是帶領水墨開啟新一頁的關係。
想有更多更快藝術資訊,留意:
IG: hkmetropolisgallery
FB: https//fb.me/hkmetropolisgallery
MeWe: mewe.com/i/boliart|MeWe小城藝術館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