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指「伴讀犬」有助改善學童社交及情緒管理 提升對生命關懷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一直就動物輔助人道教育,以及伴讀犬對學童的認知及社交情緒能力進行研究,並在今日(17 日)舉行記者會,發表研究結果。研究顯示,把伴讀犬融入課程,有助提升學童的認知能力和同理心,並有效改善過度活躍等行為。學童與伴讀犬的交流亦有效降低負面情緒。
伴讀犬計劃名為「童狗有話兒」,透過與不同動物組織及小學合作,讓領犬員攜同伴讀犬與小二及小三的學童進行互動。課程一共分為六節,內容涵蓋不同的社交情緒主題,如朋友相處、面對離別等,每班約有 25 至 30 人和 3 至 4 隻伴讀犬。學生在學習該堂主題後,要把繪本教材向伴讀犬朗讀,並參與討論環節。
研究結果顯示,曾參與「童狗有話兒」的學童,其認知能力與同理心均有顯著進步;而過度活躍行為則明顯減少。研究團隊表示,這反映出學童的思考能力有所進步、更願意學習新事物、表現更專注、以及懂得從其他人的角度思考。結果同時顯示,即使課堂因疫情關係改由網上進行,學童與伴讀犬的網上交流亦有效降低焦慮和憤怒等負面情緒。
有學童對能夠近距離接觸犬隻感到興奮,有家長則表示孩子在參與伴讀後,家庭關係有所改善,甚至能幫助孩子克服對犬隻的恐懼。另外,有老師指同學對學習更有動力,又勇於承認錯誤,更形容有學生由從來不踏進圖書館變成在上課時偷偷看書。
港大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副教授、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表示,計劃自 2018 年底展開以來,已有 11 所小學,合共 1,200 名學生參與。他強調,伴讀犬主人會領養身體有缺陷的犬隻,目的為向學童帶出訊息,讓他們知道殘疾人士也可對社會作出貢獻。他又指,計劃能讓學童透過與犬隻相處,學習與人相處、尊重生命等價值,值得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