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父親節,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公佈「高小學生與父親相處模式及關係」的問卷調查,發現逾四成高小學生每日與父親交談的時間不多於 30 分鐘,超過七成學生渴望至少與父交流半小時。調查指疫情對親子相處有正面影響,惟小朋友的期望與父親現實付出的親子時間,仍然存有頗大落差。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在上年 11 月至今年 3 月,以問卷訪問 568 名小四至小六學生,高小學生與父母關係影響的整體分數,分別為 2 分和 2.5 分(-5 分為「非常負面」的最低分,5 分為「非常正面」的最高分),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業務發展主任李逸熙形容數據反映疫情對親子關係的影響「非常正面」,認為與父母因疫情留家工作,令子女有所依附。

惟 466 位與父親同住的受訪者中,有逾四成學生每日與父親交談不多於 30 分鐘,而超過七成渴望至少與父交流半小時,反映小朋友的期望與父親現實付出的親子時間存頗大落差,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協調幹事施文欣指,小學是父母跟子女建立關係、信任的好時機,到中學時期反叛期,父母對子女的影響較同輩低,與父母的衝突會很大,建議父母把握與子女相處時間,平衡生活、家庭和工作,「為家人的未來打拼」之餘,也要安排親子時間,如每日最少 30 分鐘的相處時間,跟子女進行桌上遊戲丶講故事丶互相分享當天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