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子;圖︰PBS】

大家每次駕車、乘飛機、開空調或暖氣等等,都會釋放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不斷累積,地球溫度變得越來越高,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威脅人類未來。科學家估計全球每年燃燒100億噸煤炭,排放370億噸二氧化碳;自工業革命以來,已排出近1萬億噸二氧化碳。環保人士聲嘶力竭呼籲大家減少碳排放;科學家則研究無碳潔淨能源,希望能在30年內改變已發展國家的能源系統,將碳排放量降至零。

不過,氣候變化不會為我們減慢步伐,科學家除了研發潔淨新能源,亦努力開闢另一戰線,研究各種新技術移除以往累積排放的二氧化碳,讓被氣候變化折磨得體無完膚的地球能「返老還童」。

技術一:抽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1970年,阿波羅十三號因意外取消登月任務,太空人乘坐較細的船艙返回地球;由於要抽走艙內的二氧化碳避免中毒,太空人於是改裝空氣淨化器,以負離子抽走二氧化碳。瑞士初創企業共同創辦人烏茲伯格認為,可以利用這種此技術發展「直接空氣採集」裝置,提煉高純度二氧化碳。在冰島,更有科學家以淨化器將抽取得來的二氧化碳與水融合,再注入火山岩當中,形成類似碳酸鈣的固體礦物,永遠封存二氧化碳。

雖然技術可行,但每個直接空氣採集模組,體積與40呎長貨櫃相若;以每年抽走5億噸二氧化碳計算,就需要75萬隻貨櫃,佔地多及成本高成為最大障礙,仍需時間繼續研究。

技術二:重用已排放氣體

科學家史丹菲研究在空氣中抽取二氧化碳及水,注入太陽能反應器中,以5千倍強度太陽輻射,產出合成氣體燃料。雖然燃燒這種燃料時,同樣會釋出二氧化碳,但這些是本身已存在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所以淨碳排放量為零。不過,這種燃料的成本是一般燃料6倍,下一步是研究如何能大幅降低成本。

技術三:二氧化碳循環再造

碳改造科技公司CUT行政總裁星夏與團隊,研發將二氧化碳轉化成固體納米材料,用以生產餐具、汽車零件、水泥等。傳統水泥製造方式排出的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量8%;CUT將燒煤產生的飛灰放入反應爐大規模活化,令其產生化學活性吸收二氧化碳,製造出高反應納米粒子,可以黏合及強化石屎,減少水泥用量,大大減低碳排放。

技術四:太陽能地球工程

科學家杜香堤提出「海面雲層漂白計劃」,將海鹽粒子發放至雲層,令覆蓋海面的雲變得更加亮白,能將大部分陽光反射到太空,以降低地球溫度。杜香堤找來退休科學家團隊,研發雲層漂白裝置。科學家蓋殊與團隊,甚至將類近的概念升級,研究將氣溶膠發射至平流層,為地球加裝「窗簾」,不過兩項技術估計需要長年研究,才能完全了解其降溫效用,以及會為地球帶來什麼副作用。

當科學家們致力解決全球暖化,保障人類未來的同時;大家也應節約能源,響應環保生活,為科學家們爭取更多時間。拯救地球,大家有責。

港台電視節目《31看世界》(電視雙語廣播,本集於6月23日播出)節目逢星期三晚上9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播出。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31seethe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