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五金、木傢俱 — 被逼遷的本地工業
房委會即將清拆轄下 4 座工廈並改建為公營房屋,包括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火炭穗輝工廠大廈、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以及葵涌葵安工廠大廈。2,088 個租戶需於 18 個月內遷離。
4 座工廈的出租率達 97%,當中不少是歷史悠久的本地工業。有租戶早前組成聯盟向政府請願,認為這些工廠難以承擔私人市場的高昂租金,房委會的賠償不足以應付搬遷開支,擔心將來生計受影響,要求「不遷不拆」。
《立場新聞》的記者走入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及火炭穗輝工廠大廈。看看在清拆重建計劃下,這些被逼遷的本地工業背後的故事。
* * * * *
火炭穗輝工廠大廈
廣告設計阿志:歷史悠久用開有感情
穗輝工廈租戶阿志表示,早在爸爸一代已經在此扎根,經營廣告設計公司,負責生產廣告燈箱、宣傳海報等等,當得知工廠被清拆,感到既傷心又灰心,「突然收到封信通知你要拆,頭到大埋!」
阿志的廣告設計公司,由設計、製作、安裝以至安排運輸亦要一手包辦,而且大部分的製作亦由人手操控,因此需要一定的空間工作。在阿志的工作單位內,除了擺放着一張大型工作枱,還擺滿了林林總總的工具、木架以及未完成的廣告牌,餘下的地方仍足夠間出了一個小房間作為辦公用地,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實屬難得。
阿志指:「咁多材料要搬遷好麻煩,不遷不拆!」
工廈清拆在即,阿志表示工廈單位地方大、租金便宜,亦有貨物用電梯,對需要搬運貨物的他們而言更為便利,加上「歷史悠久嘅嘢,用開都有感情啦!」,並不捨得搬走。他亦比較過同區其他地方,但若要搬到其他地方,租金將會升三倍,加上不少商戶聽聞工廈拆遷坐地起價,令尋覓新單位更加困難。他表示:「拆完搬去邊?出面咁貴租又捱唔到!」
廣告設計行業在疫情衝擊下日漸式微,加上現在電子海報印刷的成本更低,阿志表示疫情已經令一半人離開行業,「轉得行嘅都轉咗」,若失去工廈單位,將更難以生存,但他依然不想轉行。
單車維修林生:本地工業式微 被淘汰感可惜
經營單車維修生意的租戶林生,租用單位逾 20 年。他認為政府賠償尚且足夠,但由於搬遷雜物的運費最低消費 7、8 萬港元,加上同區私人工廈租金上漲,難以「回本」,正物色租其他區或者考慮退休。
林生指,現時租金約 1 萬港元,亦無須交管理費和維修費,但對比私人工廈,同等實用面積租金至少需要 4 萬港元。他歎息,政府收地會令很多人失業,但同時認為香港工業已近式微,政府收地改建公屋為合理,現在只能見步行步,「咁政府都要搵錢。」對於有租戶反對政府清拆,或建議政府「拆一留三」,他直言「打定輸數,政府要收,冇得話唔走」,與政府談判只是「得個講字」。
林生的工場內有設有兩部重型機器,可以用來「啤」單車零件。他指 約 20 年前 ,兩部機器需 24 小時運轉不停,但如今一年也開不了一次機。他嘆息,現時很多工業的加工程序轉到內地、越南等地,導致本港工業式微,亦缺乏年輕人入行。他指,內地製造零件的成本,往往比本土製的成本便宜,導致不少客戶選擇到內地生產,加上現時年輕人多選擇於淘寶購物,令本地製造業生意減少,只能被淘汰,感到可惜。
木製傢俬陳伯:手工傢俬真材實料 淘寶有蟲都唔知
年過七十的陳伯,租用單位經營木製傢俬生意已逾 20 年。他的工場擺放著一塊塊長度不一的木板、散落一地的電鑽和螺絲批。他以人手鋸木,製成傢俬的框架後,再交到其他公司進行黐膠、拉彈簧等工序。他本來考慮經營多五年,現在決定提早退休,「做到唔做得為止,你都知我哋奀挑鬼命,係自己搵番一餐茶飲咁解。」
雖然陳伯滿頭白髮,瘦得像皮包骨,卻可以一手拿起木板切鋸,獨自於一天內製造出梳化的雛形,售價約二千。他形容,手工製的傢俬比較真材實料,「你話返大陸買,淘寶有蟲你都唔知。」他續歎息,本港木製手工行業式微,已經沒有年輕人入行,「全部都上大陸(製造),得翻我『死剩種』,交出去無人做架喇。」
以往陳伯在旺角、大圍工廈亦開設過同類公司,但由於穗輝工廈租金便宜,最終於這裡設廠。他表示,生意多來自熟客,如今政府要租戶搬遷,也只能無奈接受,「無咩感受,遲少少拆就最好」。他表示自己經營多年,希望政府增加賠償,因現時賠償並不足夠於其他地方開廠,「個個都嫌少」。
* * * * *
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
印刷廠王松柏:機器恐變爛鐵
王松柏早於 1993 年在業安工廈設廠,一直經營印刷生意。他在這幾天在尋覓新地址,「荃灣走到去觀塘,走咗個大圈」。他手上的記事簿,寫滿了工廈單位資料、租金、經紀電話等,惟他坦言,「根本就無咁平嘅租金」。
於是他近日在報章刊登廣告,希望為印刷機器尋求收留者,希望能換取些許金錢養活自己,「起碼唔使拎政府綜緩」。他亦直言搬遷等同失業,將來難以再覓棲身之地,尤其可惜使用了數十年的印刷機淪為爛鐵。對於房委會的賠償,他稱寧願工廠繼續營業,自力更生。
噴油廠吳師傅:工廠倒閉將轉行維生
現年 60 歲,在油漆廠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吳師傅感歎,在業安工廈清拆後,工廠將難覓新地方,加上行業式微,若工廠倒閉便需要轉行維生。
油漆廠內設有不少大型機器,亦需要安裝排水管等。吳師傅認為若然要搬遷,工廈單位「樓底」要夠高,才能容納這些機器,而又機器需重新訂造,因此要尋覓新地方設廠有一定難度。
吳師傅表示,自己的兒子正就讀中一,自己現在仍然是家庭收入支柱,擔心工廠倒閉後,自身學歷不足,難以轉至其他行業。他表示,不少工廈的商戶亦臨近退休,現在清拆令不少人被逼提早退休,甚至年老亦要轉投其他行業,以維持生計,因此更希望在工廠「捱得一日得一日,好過無得捱!」
「唯有見步行步,去考看更都得掛!」
五金舖蔡師傅:見證香港工業衰落
經營五金舖的蔡師傅,是第一批入伙工廈的租戶,在業安工廈租用的兩個單位已經營近四十年,他慨嘆政府要收回工廈,只能「無可奈何咁退休」。
時移世易,蔡師傅由 95 年開始在工廈經營塑膠生產,直到內地工廠蓬勃,塑膠生產一落千丈,便改行生產五金配件。單位內擺放不少負責生產塑膠以及五金配件的大型機器,重達四、五噸。
蔡師傅表示,並不是不願離開,但現在最大問題在於賠償不足,若然要搬遷,便需要請人搬運機器,但現在的賠償遠不足以安置機器。他笑稱:「無㗎啦失業,唯有搵人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