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後再話蘋果
二十六年前, 1995 ,《蘋果日報》創刊;二十六年後的 2047 ,將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結束之年。前二十六年,後二十六年,而 2021 的今天,蘋果被迫停刊,正正夾在這兩段時間的中間。活了二十六年,算不上夭折;這是腰折 —— 一棵生氣勃勃的蘋果樹,就此被硬生生攔腰砍斷。腰折,是由於不肯折腰。蘋果在香港報章中最後以出類拔萃之姿結束,不是因為它的報道及製作質素特別高,而是因為它在強權的壓迫下能挺立得住,撐到最後一口氣為止。這很不容易啊!
二十六年後是個甚麼樣的世界,沒有人能準確預測,但如果我能活到 2047 ,沒有嚴重的老人癡呆,那麼到時我一定仍然記得《蘋果日報》,記得我在這份報紙的專欄寫了三年半,九十多篇文章,差不多十五萬字。然而,除了像我這樣的老餅,到時還有多少人知道香港曾經有過這樣的一份報紙、而且長達二十六年呢?
至少有三可能,並可分好壞。其中一個可能,是到時大部份香港人都未聽過《蘋果日報》,這不但因為年代久遠,還因為沒有知道的理由 —— 2047 的香港早已重享言論自由,沒需要緬懷;少人談論,久而久之,年輕一輩便不知道當年的蘋果了。這是最好的可能。
另一個可能,也是到時大部份香港人都未聽過《蘋果日報》,但原因是他們已習慣了看官方喉舌媒體,或索性只顧個人生活條件,其他一概不理;而年輕一輩經過精心設計的國民教育,愛黨愛國,從未聽過蘋果,就算聽到了也不相信蘋果是好東西。這是最壞的可能。
第三個可能,是不少香港人仍然記得或知道《蘋果日報》,雖然香港沒有民主與自由,但至少有足夠的人認識到民主與自由值得追求;他們不滿於沒有言論自由,對所受的種種壓迫與限制有反抗之意,初心沒有被磨蝕,只是靜待時機去推動改變。年輕一輩也有不少頭腦仍有彈性,足夠成為香港將來的希望。緬懷蘋果,為的是展望將來。這不是最好的可能,但比最壞的可能好得多,我收貨。
《蘋果日報》創刊號社論有這幾句:「過去,香港人靠自己一雙手創造了奇蹟;將來,香港人還要創造更多的奇蹟,因為香港人便是奇蹟。」盼望二十六年後這仍然是真的。謝謝蘋果。
原刊於《魚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