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照妖鏡
【文:徐飛】
同行因種種因素結束,《蘋果日報》的終結令人傷心得難以紓懷。這幾天看著面書的 #蘋果照妖鏡,相信大家都認同,不論大家同意《蘋果日報》的立場與否,它對傳媒界掀起的改革,才令香港媒體進步至今,又愛又恨,是多數人對《蘋果》的感受。
沒有《蘋果》,香港的新聞又會怎樣?入行以來,筆者十多年的習慣都是每早起床打開《蘋果》app 觀看新聞,收看其他媒體為後。主要因為當年在另一報章時的工作需要,每天追著《蘋果》的新聞比較,那是當年的無聊工作之一。同行如敵國,初入行時的我,曾被灌著這種思想,上司要我們每天寫更好的新聞打擊對手,但慢慢下來,體育版卻不盡如此。外出工作,《蘋果》的前輩總會不嫌煩的指導我,遇著昔日沒有 WhatsApp 的年代,一天致電幾次查問,《蘋果》的前輩也沒有嫌棄。初入行時工作,圍訪聽著行家訪問,我總一直聆聽她的問題技巧一直學習。沒有《蘋果》的革新、大膽,同行也一定不會如今天積極的去尋求突破。
以後,沒有了《蘋果》,少了一個競爭、學習的對象,留下的我們,必須要記著這種精神,把革新的思想一直延續下去,令《蘋果》的種子在四周發芽。
《體路》2013 年成立時,第一個訪問我們的媒體就是《蘋果日報》的行家,看回報導,在那細小的辦公室接受訪問,什麼也不懂,只有一頭熱血,《蘋果》行家在沒有人看到我們的時候,把我們寫出來,慢慢地走下來,八年了,讓我們獲更多人認識。(訪問原文請按此)
同行或許是敵國,但懂得欣賞,知己知彼,才讓這行業百花齊放。看見有人幸災樂禍,借問沒有《蘋果日報》過去的 26 年,我們又可有今天的進步?
感謝《蘋果日報》一眾行家的付出,謝謝你們為香港、體育界帶來的衝擊。
作者簡介:習慣失憶,才喜歡用文字記下瑣事。太多廢話,才想用文字寫一篇篇故事。
原刊於《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