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 26 周年的《蘋果日報》,因警方以國安法拘捕多名高層、凍結集團資產,以致難以運作,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將提早於明(6 月 24 日)出版,消息指目標印刷一百萬份。

以狗仔隊、小報文化打響名堂的《蘋果日報》娛樂版,多年來偷拍、追蹤明星名人,揭發隱私吸引閱讀,創刊時揭發高齡亞姐宮雪花曾結婚產子,追查其入獄經歷及與兩名兒子同住;2009 年獨家頭版刊出首富李嘉誠之子李澤楷與女星梁洛施秘密拍拖產子;前年的「安心事件」,又踢爆歌手許志安與黃心穎車廂偷情,事後許要即晚開記招向太太鄭秀文道歉,以平息事件。

譁眾取寵的新聞取材為《蘋果日報》招來爭議,創下高銷量同時亦惹來杯葛和官非,港人對之又愛又恨。另一方面,《蘋果》立場崇尚民主自由,敢於挑戰霸權,在娛樂版亦可見一斑,2013 年《蘋果》公然支持政府發牌予王維基的香港電視,惹來「大台」TVB 不滿,下令封殺,至今七年未解。

有入職六年的《蘋果》娛樂記者向《立場》表示,最不捨的是自由的精神。「嗰種自由係,你做古仔、做題目,去採訪、去發揮嘅自由;諗嘢、講嘢,問每一個問題,set 每一個題目,我唔需要擔心『唔講得』,唔會有個紅線畀自己,呢樣嘢喺現今香港傳媒來講,已經好難得。」他說,「記者就係報道事實,不論是八卦、娛樂新聞,就係事實。」

蓋棺之時,《蘋果》對娛圈生態影響是好是壞,只餘歷史方可判斷。

狗仔隊文化開創先河

如果只想舒舒服服做風花雪月的娛樂新聞,《蘋果》或許不是好選擇。同集團的《壹週刊》在九十年代引入本港狗仔隊文化,再由《蘋果日報》在報紙業發揚光大,前社長葉一堅曾在訪問中憶述,昔日娛樂記者與藝人互相依附,夾稿宣傳,一單採訪改幾隻字「發通稿」是常態,有事時卻問不到回應,葉遂決定成立狗仔隊,系統收集明星地址,實行以調查報道方式做娛樂新聞,打破記者與藝人「老友鬼鬼」的行規。

由壹傳媒帶起的狗仔隊文化,偷拍、追蹤明星名人,多年來留下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報道,2007 年《蘋果》捕捉已婚的前廣播處長朱培慶與豔女同遊銅鑼灣,被發現時朱縮在女伴身後,及後宣佈提早退休,行內笑言該照片「令高官下台」。2009 年《蘋果》遠赴美國,透過搜尋系統發現多張藝人的結婚證書,包括劉德華及朱麗倩、黎明及樂基兒、楊千嬅及丁子高等,翌年更揭發鄭中基與蔡卓妍秘密結婚四年,二人即日開記招宣佈已離婚。

甫創刊即遭杯葛的《蘋果》娛樂

因狗仔隊挖掘藝人私隱備受抨擊,《蘋果》甫創刊即遭到杯葛,1995 年 7 月 10 日,當時有約 600 會員的演藝人協會發起「72 小時封嘴行動」,三日內謝絕一切媒體訪問,抗議跟蹤式報道對演藝人造成滋擾及傷害,矛頭直指《蘋果》。

狗仔隊文化令娛樂圈中人不勝其煩,卻令娛樂新聞變得更 juicy、八卦,更受歡迎,高峰期《蘋果》銷量突破 50 萬,其他傳統報紙雜誌也相繼仿效,千禧年代,以狗仔隊手法報道藝人動態的娛樂雜誌《3 週刊》及《東方新地》更相繼成立,形成狗仔隊的全盛時期。

另一單矚目的封殺事件,要數 TVB 封殺壹傳媒,旗下藝人不得接受《蘋果》訪問,至今七年。前 TVB 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曾醒明去年在訪問中形容,兩者關係一向良好,直至 2013 年 11 月 19 日無綫台慶前夕,TVB 不滿壹傳媒支持政府發牌予王維基的香港電視,認為壹傳媒有份號召市民杯葛,令當年台慶收視創新低,下令封殺。

有明裡的封殺,也有暗裡的杯葛。《蘋果》政治立場鮮明,又經常「踢爆」藝人醜聞,不會一味「唱好」,有行內人透露,部分唱片公司經常以「沒有空」、「太忙」等理由,拒絕《蘋果》對旗下藝人的訪問邀約,雖沒有明言,結果卻與杯葛無異。

入職六年的《蘋果》娛樂記者 Carr 表示,入行前已知道《蘋果》記者特別進取、拼搏,不會完全跟「行規」,「娛樂嘅嘢,諗住開開心心,拍個戲宣傳,著得靚靚,但你偏要講啲人哋唔想提嘅嘢。」笑言「(蘋果)係難做啲」。選擇入職,他認為是一種挑戰,「記者就係報道事實,不論是八卦、娛樂新聞,就係事實。」

雖然他坦言,難以評論狗仔文化的對錯,亦承認《蘋果》在編採上有值得爭議的地方,另一方面又覺得,「偏偏就係咁,如果全部都係一式一樣嘅角度,啲嘢就唔好睇喇;讀者揀咗,覺得好睇,呢個就係方向。」

入職六年娛記︰不捨此處的自由

Carr 今日下午在蘋果日報辦公室,備存籌備中的報道影片。本來已盛傳周六是最遲見報日,他想把握最後的時間,盡量完成手上工作「盡最後人事」,希望趕及發布。不過他亦心知,「大部分都無㗎喇,係出唔到就出唔到。」他有心理準備隨時要執拾細軟,最近也已暫停一些進行中的題目,本打算待情況「明朗」再推進。

不過,停刊消息公布一刻,他就知道,剩下的報道都成不了事。走到外頭點起一支煙,他坦言心情平靜,「大家都預咗㗎啦,都係早兩日同遲兩日嘅分別。」心裡有好多遺憾,很多想做的題目再無法完成,最不捨得的,除了一班艱難處境中依然並肩作戰的同事,還有屬於《蘋果》的精神︰自由。

「我諗都唔會再搵得到,無咗就係無咗。嗰種自由係,你做古仔、做題目,去採訪、去發揮嘅自由;諗嘢、講嘢,問每一個問題,set 每一個題目,我唔需要擔心『唔講得』,唔會有個紅線畀自己,呢樣嘢喺現今香港傳媒來講,已經好難得。」

問他娛樂圈失去《蘋果》代表甚麼?他想了一會道,「(娛樂版)可能返番去好悶嗰個位,返番去平行時空,我覺得可惜,唔知仲會唔會有人有呢種精神,去發掘唔同角度、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