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 2050 年碳中和,我們走得有多慢? —《環保政策與綠色生活:國際視野下的香港》讀後感
【文:朱永基 香港公開大學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高級講師,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資深會員,於英國劍橋大學主修可持續發展領導力】
無制限 ot 編集団的首領、人稱「Mike 導」的劉諾衡對大自然的熱愛,充分體現於他構思及製作的綜藝和真人騷節目。他在【美女郊遊遊】遊山,藉【大海男兒】玩水,連【Error 自肥企劃】中也不忘公費出海找尋中華白海豚,與觀眾分享香港獨有的奇山異水、明媚風光。香港財經專欄作家千頌 C 早前看完【大海男兒】,在其面書專頁感嘆節目中的隱世景色「靚到癲」,看過第八集展示沿海石灘石洞的垃圾堆,忍不住呼籲大家「不要再亂拋垃圾」;並有感其團隊的製作,極盡社會責任。
當然,不亂拋垃圾只是環保的一小環,而個人更要努力的是抵抗消費主義,在衣食住行各源頭上減廢、減碳、走塑。何偉歡、羅金義在過去一年多寫了近 30 篇對香港環保政策與綠色生活的評論,集結成書,題為《環保政策與綠色生活:國際視野下的香港》(香港中華書局 2021 年 6 月出版),為香港過去幾屆政府在環保事務的表現,寫了的一張成績單。
作者在每篇之首,都以近年調查數據揭示令你我深思的實況,例如:
- 四成受訪香港人丟過僅穿一次的衣服,兩成人曾丟棄過最少三件只穿過一次的衣服。
- 香港 65%的小朋友擁有 50 件或以上的玩具,家中礙於家中空間有限,簇新玩具也會被丟棄。
- 截至 2018 年香港每年丟棄超過 7 萬多輛雙層巴士那樣重的廚餘。
- 香港是全球人均肉類消耗量最高的地區之一,每人每日平均食肉 664 克(17.6 両),相等於兩 10 安士牛排。
- 自 2008 年至 2017 年每年漁護署於郊野公園收集到超 3,000 噸垃圾,相等 600 隻大象的重量。
惱人虐心的篇章
面對刻不容緩的環境問題,我們要用多大的力氣去裝睡,跟自己說「我看不到」、「我不知道」、「我幫不了多少」、「政治歸政治」,好讓自己對問題視而不見,繼續吃好喝好,享受都市生活之便利?畢竟,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現在所引發災禍,最先受苦的都不是我。然後,作者就以易讀易懂的短篇,把我們從「歲月靜好」中吵醒。
碳中和:我們走得有多慢?
行政長官在去年 11 月尾發表施政報告中,終於表示會力爭 2050 年之前實現碳中和,與國際社會聯手應對全球氣候危機。其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記者會,大談政府於「減碳」、「減排」和「減廢」三方面的卓越成績,並承諾會籌謀更長遠、深度的環保藍圖。從《環保政策與綠色生活》一書中所揭示的實況卻是,香港可再生能源貢獻的發電量仍然不足 1%;懸浮顆粒 PM2.5 年平均濃度標準是世衞標準的三倍;供水來源單一危機深重;PET 膠樽回收率由 2014 年 14.7% 下挫至 2018 年 0.2%;海上垃圾每年平均總量超 1.53 萬公噸;每年人均固體廢棄物有增無減⋯⋯。作者更以中國內地和其他國家的經驗,對照香港環保政策之落伍與不足,闡述其他地區是如何成功推展相關政策並及取得優異成績。以垃圾回收為例,南韓、日本均是值得借鏡的案例;內地城市上海自 2019 年推行垃圾強制分類的政策,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長達4倍之多;台北推行減廢運動,到 2018 年其資源回收率已經高達 53.3%。藉此書了解現實僅有的寸進,再對照環境局的自鳴得意,難怪作者以至許多環保組織對香港政府「力爭」碳中和的決心存疑。
當可持續發展被惡意放在經濟發展的對立面上,當部分市民對政府、企業、非謀利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失去信任,甚或失去興趣,何偉歡和羅金義仍以文章警世立諫;為此,我由衷敬佩。書中篇章並不止於對政策滯後的批評,亦整合了各智庫專家對香港如何達到 2050 年碳中和目標可行建議:加強零碳發電;改善建築物能源效益;增強公共運輸系統可達性;減少汽車、交通工具電氣化或使用綠色氫氣;全民節能減廢;適當處理廚餘和生物廢料。筆者過去一年進行了一個研究(UGC Project Reference No. UGC/FDS16/B13/18),訪談超過 50 位香港大學生,旨在了解他們對政府及企業的環保工作所持的觀感與態度。他們普遍對環境與氣候危機感到焦慮,並期望政府在環保工作更積極進取,儘管這樣可能意味他們在個人生活的便利及成本上要作出犧牲。這樣看來,「可持續發展教育」已見成效,青年人對過去環保政策雖然失望,但不至於心死,大部份都會樂見政府推行更進取的政策。
本學年必讀書籍
高中必修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仍保留了原通識科中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此書就二十多個相關的議題,為同學提供了問題、數據、觀點、案例,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讓大家對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公共政策及現實難題,作出有深度的思考與理性批判,從而共同尋求出路。近年政府及大學鼓勵年青人為社會創新出謀獻策,書中提出這些社會痛點,正正為社會創新提供最佳起點。我向所有中學及大專生推薦此政策評論的典範作品。
擱筆之際,忽發奇想,要加強大眾關注早已逼在眉睫的氣候危機,參與討論,並身體力行減廢、減碳、走塑,無論是此書、網絡文章、電視訪談,能觸及的香港市民委實也太有限。要是熱愛大自然的「Mike 導」以及其團隊編劇麥可暉,籍其製作娛樂性極其豐富並完全破格的真人騷,或多或少,激發大家對環境政策問題的關注,並推廣綠色生活,你說多好?好吧,明天就把此書寄給他們,以供他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