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有消息透露, NBA 洛杉磯湖人隊因為幾位主將安東尼戴維斯 (Anthony Davis)  、波普 (Kentavious Caldwell-Pope) 、卡魯索 (Alex Caruso) 、 勒邦占士 (LeBron James) 等因傷要未能打季後賽,決定不和首席防護員 Nina Hsieh 續約。

先要講講, NBA 的防護員工作和治療師有甚麼分別。防護員會在訓練比賽會為運動員準備該節訓練或比賽需要的醫療支援。這些可以是賽前熱身、貼紮等等。訓練和比賽期間的場邊觀察,傷病急救,適時轉介醫護人員或將受傷運動員護送到急症室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份。訓練和比賽後的恢復,不論是準備冰水還是按摩,也由防護員負責。一般精英隊伍的防護員更會修讀運動康復治療,甚至持有健身教練證書,協助物理治療師在傷患重返賽場的康復訓練。而美國制度裏的運動防護員更可以在傷患確診的急性期施行電療或超聲波療法,促進軟組織復原。

洛杉磯湖人曾經有一位傳奇防護員 Gary Vitti 效力球隊超過30年,到退休後將首席防護員交給入室弟子 Marco Nunez ,但三季後 Nunez 不獲球隊續約。 Nina Hsieh 也和 Gary Vitti 共事過,但也只捱了兩季。很多人將她和球隊顧問物理治療師 Judy Seto 混淆——我承認兩位華裔師姐的外貌和 Mirror 經紀人「花姐」有點相似,那種接近零化妝,顴骨有棱角,是那種很會熬的客家女人造型。這種女人刻苦耐勞,比運動員早起,比運動員遲睡;為了運動員有好表現,她們搏盡無悔。

然後,那默默低頭苦幹的女人被說成球隊不能衞冕的罪魁禍首。可是,連球迷都知道,這只不過是「莫須有」的罪名。

因為疫情停賽關係,為了讓球員繼續有出場費,同樣的比賽數量被逼在復賽的有限窗口裏。比賽密度增加,代表身體負荷也加重。過了體能的臨界點,再強壯的運動員也受不到地獄賽程。而這觀點可以反映在其他球隊的球員傷患數字,其實和湖人隊沒兩樣,只不過,「中招」的都是主將中的主將。

然後,再有安東尼戴維斯被指是球員當中對健身和復健最懶惰,康復狀況不佳是咎由自取。還有更多更多的理由令外界相信Nina 是代罪羔羊,如果Judy Seto可以留任的話,也令球迷們充滿無限想像。

世界衞生組織指出,要篩檢運動員對特定傷患的風險因素,首先此傷患的預防工作是否對運動員有重要性,病發前或病發初期是否已能有偵測方法,及早檢查是否對運動員有裨益,及是否有適合的方法進行檢測。

但挪威奧斯陸運動創傷研究中心 Dr Ronald Bahr 指出,運動傷患的風險因素就算已被科學實證,有些是不能逆轉(例如性別和傷患歷史),又例如後腿膕繩肌肌力不足,那「強」和「弱」的界線怎樣去定?一般和體能有關的受傷風險評估主要是測試肌力、柔靭度、平衡力和反應時間等身體特質,原來就算在傷患數字回顧後得出受傷球員的某些體能上的特質,這些特質卻完全無法預測受傷的機率。

例如某球員的後肌肌力薄弱,但最後全季都沒有前十字靭帶受傷,可以是因為訓練量得到調整,又或者未有遇上動作粗野的選手;有球員的後肌異常強壯,但在比賽期間斷了前十字靭帶,因為對手是在褲袋裏藏著扳手的汽車維修員。受傷風險的外在因素,也是隊醫、物理治療師和防護員不能逆轉的殘酷現實。

要證明傷患風險檢測和預防措施是否有效,關鍵是要看以下 3 項工作是否做得妥當:

  • 風險因素和受傷數字被證實有密切關係
  • 檢測方式已有適當的統計方式,適用於目標群組
  • 預防傷患的療程(例如針對性的運動處方)被科學實證對高風險群組的益處大於對照組別

你認為這些是單單一位防護員可以控制的範圍嗎?可能 Nina 姐要在賽前先在後巷解決汽車維修員。

而受傷程度也是重返賽場的一個重要因素。早前我也在另文提及過勒邦占士的高腳踝扭人傷本身也是棘手的案子,而甚麼事情都可以打官司的美國,若果醫護人員過早批准受傷球員重返訓練和比賽而再受傷的話,得到的後果就不只是解僱,而是專業失德指控,連帶紀律聆訊和民事訴訟,提早「解封」運動員進行訓練都不是專業醫護人員可以胡亂吹牛的決定。

我在幾年前聽過 Gary Vitti 講過課。說實話,我不見得是對傷患的治療和防護有甚麼真知灼見,甚至我覺得他整堂課在消費他服務過高比拜恩。這個光環照耀著他,就像前曼聯領隊費格遜和阿仙奴前領隊雲加一樣,創造出無數傳奇後,任何接班人如何努力,都會被管理層和球迷覺得防護員的工作表現不如以前做了三十多年的老主顧。

一位在球會服務了十多年的防護員,立下不少豐功偉績,卻因為一個不尋常的賽季,被管理層將衞冕失敗的責任完全推到自己身上。從最精英的精英隊墮馬的醫護人員,都需要一段時間才將身心靈恢復過來,又甚至像曾為環法單車隊 Team Sky(現易名為 Ineos Grenadiers)前醫生 Dr Richard Freeman 因為替隊員隱瞞代訂禁藥,被醫務委員會指控專業失德、官司纏身而患上嚴重抑鬱症,可見在精英運動項目裏工作的醫護壓力其實不比其他專科少。防護員在美國不難找工作,精英球隊的聘任和解僱每日在體育版的報道也有長有短, Nina 姐或許會氣餒,或許會心死,但必不能絕望。 Gary Vitti 要靠湖人和高比拜恩才戴得上的光環,有實力的話,不要低頭,光環就不會掉下來了。

參考文獻:

Bahr R. (2016). Why screening tests to predict injury do not work-and probably never will…: a critical review.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0(13), 776–780. https://doi.org/10.1136/bjsports-2016-096256

原刊於作者博客作者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