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影子導賞員 Eva】

説起牛棚,你會想起甚麼?是牲畜檢疫站?還是現時的藝術村?

牛棚位於土瓜灣,毗鄰十三街和中華煤氣公司(當地居民多數稱之為煤氣鼓),二十世紀初作為馬頭角牲畜檢疫站和屠宰中心投入使用,曾帶動附近一帶厭惡性工業的發展。屠宰中心於 1999 年中正式關閉,並於 2001 年改建為藝術村,重置過往北角油街藝術村的藝術家團體,更不時舉辦工作坊、開放日等等。它於 2009 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亦是土瓜灣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地標。

但是,你又有沒有留意過牛棚外面的空間是如何被使用的呢?

牛棚外面的空地分為左、右兩邊,以門口通道為界,又以石壆劃分開行人路和屬於牛棚的範圍。每逢星期六、日,這個空地就會搖身一變,成為附近孩子們的遊樂場:有的會在這裡玩追逐遊戲,有的喜歡在這裡踩滑板,因有石壆圍著,家長不用擔心小朋友會樂極忘形而衝出馬路。

圍著空地的石壆亦有不同用途。小時候,當我每次經過,都一定會攀上石壆玩耍,幻想自己走在獨木橋上,更試過在上面跟朋友們追逐,是個訓練平衡力的好地方哦!(當然也不乏在這裡跌倒受傷的時候啦!)除此之外,也有不少路人把石壆當成椅子,買完餸經過,就會坐在這裡休息一下。

空地的另一邊有幾張長凳,偶爾會有些老人家在上面休息、看報紙;同一片空地,不時也有一群南亞裔街坊聚集,有趣的是,他們不愛坐在長凳上,而是不知道從哪裡搬來一張床墊或幾張椅子,大家舒舒服服地坐在上面,聊天飲酒,打牌玩樂。(至於他們為甚麼會在這裡聚集?其實十三街一帶住了不少南亞裔街坊,附近亦有售賣南亞貨品的店舖,一些二手傢俬店更會聘請南亞裔人士負責搬運。有時他們收工之後,或者工作中途休息時,就會在這裡小聚一下。)

這些使用空間的方法不一定合法,間中會有牛棚的保安甚或是警察來驅趕;但是,既然這些地方空著也是空著,附近的街坊若能將它轉化成符合自己需要的地方,不是更能善用這些公共空間嗎?況且,這種做法某程度上亦體現了土瓜灣區的特色,例如是南亞社群,他們家中未必有很大的空間,於是就會在住所附近找個地方聚會;有些家長未必經常有時間帶小朋友去遊樂場,於是就在買餸回家的途中找個空間,讓孩子玩樂一下。

如果你有時間,不妨觀察一下自己居住的社區,看看有沒有一些被居民創意運用的空間,或者,你自己也可以發掘一些新的空間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