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政府】立場盤點 林鄭上任四年「武官上、文官退」 蔡子強:由講專業變要政治忠誠
政府高層在「七一」前出現人事變動,警隊出身的李家超、鄧炳強及蕭澤頤均獲提拔,分別出任政務司司長、保安局局長及警務處處長。本身任政務司司長的張建宗則被免職。綜合資料,現時政治委任的班子中,共有 6 人由紀律部隊出身,比起班子在 2017 年就任時的 4 人,「武官味道」濃厚了不少。
相對而言,向來被視作「管治核心」的「政務主任(AO)勢力」,則隨著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及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離任,以及林鄭「愛將」聶德權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平調」至公務員事務局後,越見萎縮。
班子上任時仍以 AO 為核心
翻查資料,林鄭月娥班子於 2017 年上任時,班底中共有 9 人是政務主任出身,包括特首林鄭月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及民政事務局副局長陳積志。除了一些「技術局」,如食衞局等一向由業內人士執掌,AO 仍是整個問責班底的核心。
當時班子內已有紀律部隊背景的官員,而被視為「大內總管」的特首辦主任,由曾任入境處處長的陳國基出任,已被外界評論是增加了紀律部隊人員的「成份」。
經歷四年後,班子兩度換人,羅智光、劉怡翔於去年離任,新加入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亦曾任入境處處長,原本任局長的林鄭「愛將」聶德權被「平調」至公務員事務局,當時已有指,紀律部隊的影響力將越見增強。
政務官治港成歷史
及至今天,李家超出任政務司司長,更反映了「政務官治港」的傳統褪色,未來可能變成「紀律部隊治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形容,是次人事變動是「歷史性」、「政務司司長嘅象徵意義好大」。他認為,事件反映政府班子「武進文退」的勢頭更明顯,相信以後政府內部的升遷文化,將更講求忠誠、紀律及愛國者治港,「以前曾蔭權年代,講求要識得 say no,對崗位本身要有承擔,要專業,而家相信唔係啦,政治忠誠更重要」、「嚟緊(李家超)可能係諗吓選唔選特首。」
蔡子強說,是次變動亦反映國安因素已經從警政層面延伸至其他政策局,「之前國安只係喺政法體系扮演重要角色,但未來可能要其他政策範疇都配合,例如教育,全部要符合國安政治。」
蔡子強料人選由北京提出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被問到為何沒有提名與自己合作無間的聶德權,但她僅表示不會評論傳聞人選。蔡子強認為,這反映了她沒有權力去挑選自己心儀的班子,「見佢愛將聶德權都落空。」他指,林鄭今日在記者會上,其實沒有正面回應,三名獲升遷官員是否她心中的人選,蔡子強估計,三名人選其實都是由北京直接揀選,「得番一年任期,好難想像你去委任一個政務司司長,北京會肯,惟一原因,就係北京自己想。」
由於需兼顧不同民生政策,過往政務司司長都是由「通才」出任,即使不是政務主任出身的唐英年,亦曾擔任過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和財政司司長。被問到李家超欠缺其他政策制訂經驗,會否影響民生政策的推行,蔡子強則說「北京可能都唔關注其他民生政策啦」,「可能佢經過 20 幾年,放手畀你AO治港,都無解決到深層次矛盾,所以喺未來索性自己做,如果你做唔掂,咪我幫你做。更重要嘅係,符合忠誠、有擔當嘅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