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立勝】

鬧市的清晨總有鳥語,彷如鬧鐘入侵都市人的美夢;電線桿上的八哥一字排開,路人匆匆走過,生怕天降「好運」;老人院門前遍地的麵包碎,是野鴿們的美食天堂。牠們掠過川流不息的人群,蹤跡遍佈城市,我們又有否留意過這群「非人類鄰居」?

繼《織》寫文藝工作者、《步》遊歷了香港十八區後,作者趙曉彤今年再出版了《翔──雀陸香港》一書,記錄香港鬧市中的雀鳥,寫雀也寫香港。她任職記者期間,曾做了一個雀鳥專題,跟隨受訪者「睇雀」,後來逐漸被雀鳥可愛的外表吸引。她笑言,雀鳥會強行入侵自己的生活,不時飛到她面前,無論返工搭車都輕易見到牠們的身影,久而久之,便有了撰寫香港雀鳥書籍的諗頭。

香港人寫香港鳥

趙曉彤2018年有一個連載了一年多的專欄「城中鳥」,每期專欄都要她介紹一種全新的香港雀鳥,文章每篇約1500字,需要她對雀鳥有足夠的觀察、彼此間有一些有趣的互動,內容才可以支撐整篇文章。《翔──雀陸香港》結集了四十篇專欄文章,她直言自己不是雀鳥專家或研究人員,為免錯漏,她邀請了香港觀鳥會高級研究經理余日東幫忙校對。

趙曉彤喜歡以香港潮語或地道語言入文,譬如她多年前剛進中大宿舍時,就發現了一隻喜歡「gel頭」的紅耳鵯。牠頭頂羽毛整齊貼服,豎立成一個三角形,好像一個用髮泥打扮的「MK」;每年春天噪鵑都會因為牠「koel」的叫聲而見報,牠更被冠以「升key雀」的稱號,趙曉彤憶起有住戶投訴噪鵑太嘈,「希望保安跟牠溝通一下,叫牠遲兩小時才叫,保安說:『如果我懂得跟牠溝通,我就不用做保安了。』」趙曉彤既寫雀鳥,也寫日常生活,在她筆下,香港「投訴之都」的形象亦呈現了出來。

親身了解眾鳥

趙曉彤經常觀察雀鳥、與她們親身接觸,雀鳥成為了她的「受訪者」。這些雀鳥不懂用言語表達感受,趙曉彤嘗試透過基於生物學角度的聯想,解釋牠們的行為。她的聯想並不是基於傳說或個人揣測。她以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為例:「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白居易斥責燕子不顧父母遠走高飛,趙曉彤認為白居易是「老屈」燕子不孝順。趙曉彤也曾經寫燕子,她花了數個月時間觀察燕子築巢、棄巢、完成新巢,發現燕子幼鳥「羽翼成」只需短短十數天,然後便找新地方築巢養育下一代,過後亦會「燕去巢空」。她認為燕巢本來就是幼燕的居所,長大後離巢屬正常現象。至於家燕則會重用鳥巢,她寫道:「不知道明年香港會變成怎樣,倒是家燕,反而會年年回來,在這片土地養育下一代吧。」

趙曉彤希望以第一身視角,記錄城市微小的一群,令更多人留意香港雀鳥。即使大家不清楚雀鳥品種,也可以「試吓觀鳥,試吓認真感受」。趙曉彤指,市區經常出現的雀鳥品種只有十多種,倘若讀者希望認識牠們,不妨記低雀鳥主要特徵譬如毛色、叫聲等,便能輕易搜尋雀鳥的品種,也更容易了解雀鳥行為背後的動機。

(本文原刊於星島日報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

---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周嘉俊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