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龍尾沙灘】啟用五日 逾百老虎魚等生物沖上岸 大量泳客被水母、海膽刺傷
在本月23日開放予公眾的人造沙灘、大埔龍尾沙灘在啟用 5 日以來,大量海膽及老虎魚在潮退時沖上淺水區及沙灘,令不少泳客被刺傷,單是昨日(26日)就有近半百個案。港九拯溺員工會發言人胡啟榮表示,曾有救生員在開灘前反映有關問題,惟未獲處理。康文署回覆查詢時表示,今日(27日)及昨日(26日)分別接獲 16 宗及 42 宗被海膽刺傷的個案。
從救生員提供的照片所見,海灘近水一帶約十數米的沙灘上,有過百隻海膽,另有圖片見救生員檢獲四大桶海膽,亦有泳客腳趾受傷需要到救生站接受治療。
港九拯溺員工會發言人胡啟榮表示,康文署應該在開灘前,處理大量海膽湧上灘的情況,「人造灘,啲生物唔會突然變多」,惟據他了解,有救生員曾在開灘前向管理層反映,但未獲回應及處理。他又指,龍尾海灘現時未聘請足夠救生員,如今日假日亦只有 10 人,比正常的14個救生員當值少近三分之一,有時更只有一個當值人員在瞭望台。他形容,人手短缺加上要處理受傷泳客,令救生員難以全面兼顧泳客安全,
香港政府拯溺員總工會主席鄧子安形容,龍尾大量海膽連續數日被沖上岸的情況,並不常見,「係全灘都有」。他指,一般情況下,沙灘只會間中在退潮時,出現少量海膽、老虎魚、「海毛蟲」及芋螺等海洋生物,救生員若看到海膽等被沖上岸的情況,會將其拾走,並放回至海中較深水的位置,但不排除在一段段時間後,海洋生物會再次被沖上岸。
救生員:用「水肺」觀察有助預防溺水
鄧子安表示,在2018年以前,大部分救生員在每個水季前,會自願用「水肺潛水裝備」(即水下呼吸系統)觀察海床,移走在泳區內部分有機會危害泳客的海洋生物,如馬尾草、海膽等,唯在2018年有救生員在近水灣灣泳灘,使用「水肺」遇溺死亡後,現時水肺只能用做拯溺之用,觀察海床的工作已外判,惟以他個人觀察,並未見到有外判人員在泳灘潛水觀察海床,只有人員例行檢查防鯊網,「泳季中途都唔知發生咩事,每次(檢查)都係一個保障……係預防溺水的動作。」
周六單日接近半百刺傷個案 未回覆啟用前是否得悉問題
康文署回覆查詢時表示,龍尾泳灘開放第二日(24日)開始接獲泳客遭海膽刺傷的個案,今日(27日)共接獲 16 宗。而昨(26日)則接獲 42 宗則全為輕微個案,經職員簡單治理下自行離開,又指署方會密切留意泳灘退潮時,海膽及水母的情況,並在退潮時間加強廣播及貼出告示提醒泳客,而有關人員則會在發現海膽在泳區範圍時,按需要小心地把海膽移離泳區範圍,惟當局未有就龍尾灘是否在啟用前已發現有關問題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