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個律師的筆記本】

這幾天,看著新聞,我突然想起一件有關香港的小事。

那是發生在九七之前,我不確定是什麼時候,有可能比《大時代》這部戲更早,丁蟹或許還沒有跳下來。當時,我還是個小學生。有天電視播報新聞的時候,螢幕上出現一個香港的教育工作者(身份我不記得),表示九七之後會配合北京要求的教學方向,還補了一句:

「教育本來就是要配合政府。如果我是在臺灣,當局要我跟學生講『共 X』,我就講『共 X』。」(大意如此。原話為粵語,我聽不懂,只是看字幕)。

他說話的口氣很輕鬆、很淡然,但卻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說,就因為他的口氣輕鬆淡然,所以我的印象才特別強烈。這段話讓我突然意識到,教師其實也不見得真心相信他們教給學生的東西。同一個人,如果放在不同的政治脈絡,完全有可能對學生作出相反的教學,而且輕鬆自在、面不改色。

要說這是一種打破世界觀的重大啟蒙經驗,那就太誇張了,沒有到這個程度。當時的我,就只是個小時不了了的小學生(大也未必佳),還沒有什麼自行批判學校教育的能力。這個經驗並沒有刺激我作出什麼論述,頂多只是在心中留下一道疑問的痕跡而已。

到很久以後,我才逐漸看清,我小時候讀的臺灣國編本歷史教科書,其實也不太可靠,在相當程度上算是一種奇幻文學。而且,當年那些大力痛斥「共 X」的人,有許多也換了一百八十度的立場。

至於說,我領悟到「不論視角再怎麼多元,人生在世還是有必須堅持的事物」,那就是更晚的事。從「看山是山」走到「看山不是山」,繼而再走到「看山是山」,已是中年。

(我手邊剩下的老香港物件已經不多,下圖這枚舊版港幣是其中之一。)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