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有我」,才能「無我」
(編按:作者於網上分享正念與教練學的反思及心得,並將結集成書出版。感謝作者讓立場新聞轉載部分文章。)
成長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策略,因材施教。試想,當一個人傷痕累累、支離破碎,還要她放下自我、學習無我,只會雪上加霜。她最需要的不是拯救別人,而是救贖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自愛。要求大海浮沉的遇溺者,去拯救另一位遇溺者,簡直癡人說夢。
相反,當她完全療癒,健康成長,充滿魅力;這時,讓她修為自己,正好對症下藥。聖嚴法師認為,生命轉化有四個階段:「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首先是認識自我,深刻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否則,這個「我」只是根深蒂固的自動導航習性。
如果連「我是誰」都惘然若失,一味追逐感官快感,沉溺名利權慾,自然一塌糊塗。我們需要循步漸進,先要「有我」,才能「無我」。清晰「自我」,才能「捨我」。先要有「我」,深刻體會「我執」禍害,才有決心放下「假我」。
當然,由充滿執念的「我」去放下「我執」,隨時強化「我的」靈性傲慢,變成另一種貪執 — 「我比妳更謙卑、更無我」。所以,需要狠下功夫,絕對誠實、絕對謙卑,才能摒棄習性執著,持續淨化自我,逐步證悟無我。
從「假我/小我」、「大我」到「無我」,是按部就班的欲速不達;一旦揠苗助長,難免本末倒置、始亂終棄。
正念教練,當下臨在,行雲流水。行於其所當行,止於其所當止,讓案主用適合自己的方式,當下轉念,翻轉「假我」,讓「我」成為永無止境的創造過程。
正念是東方本位的心智修鍊,教練學是西方本位的行動綱領。兩者結合,道術兼備,讓案主回歸內在清淨心,如實觀照,從「假我/小我」轉化為「大我」、最終走進「無我」,從「疏離割裂」提升為「圓融合一」。
作者 Facebook
圖片來源:Photo by Jametlene Reskp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