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從開頭到後續都好看的小說。看了斯卡羅的預告、聽了百靈果讀書會,也對臺灣背景的歷史小說心嚮往之,趁著圖書館的書還沒被全數借出時,很快的啃完,雖然書看起來很厚,但如同作者希望的,確實頗適合當作戲劇的原創小說。

比起真的打打殺殺,能夠和平解決爭端確實是上策。戰爭的可怕和破壞,是那個時代的人都有的最大共識。但報仇雪恨也似乎流竄在各個民族之間,衝突從小摩擦開始累積,最後甚至還延續到下一個世代。

以前就聽過白浪、倷倷的說法。前者多指漢人,音近於閩南語的歹人;倷倷則是因近於客語的𠊎(我)。對原住民來說,過去和環境共存,偶為資源相互競爭的生存方式,在移墾大量遷入後,產生了本質上的變化。這些變化帶來的不僅是資源的重新分配,更夾雜著文化、歷史、習慣的衝突。有時無意的舉動,卻引來相當大的波瀾,因誤會產生的隔閡,在語言不通的鍋中悶,最後憋出一股勢不可擋的族群火拼。

作為海島國家,經常有商船航行,又因為位處季風帶,許多不穩的天氣,諸如熱帶氣旋之類的風暴所導致的擱淺,使得語言、文化不通的人被迫接壤,而基於經驗的相互殘殺,就像是往寧靜的湖面擲出一枚石子,漣漪因之而起且逐漸擴大。

過去土牛界內的所謂生番,常常因著風俗和語言的隔閡,而屬於化外之地,也常被貌似文明的漢文化族群取了具有貶義的歧視名字。念起來像是軋連灰的地方,曾有聽說過軋連那這種稱法,相較於土生仔,更具有歧視性。魁儡確實很難有正面的意義,在後面接一個仔,就更貶抑了。

文化上的反省都是近來的事了,當年族群交間的貿易,因為種種因素導致的不理解,都有其脈絡。小說的視角讓讀者有種誤會的錯覺,但認真想想,對不同的族群而言,可能都是宗族大事。唯一不曾改變的,是愛情故事,是因為性別問題產生的各種支線。

雖然這些事件的原型都在歷史課本中提過,但還沒有立體到可以把米臺日中英荷的歷史恩怨情仇都扣連在一起。大國向外征服,而古國則在變遷中求存。清代的官吏在書中的形象不太好,外國人也有令人搖頭的那一面。每一個因著情緒所引發的事件,帶來的風暴可能都始料未及。

族群間靠著跨族群的通婚,產生了一定的連結。這些本來位居邊緣的角色,在歷史的發展中,時勢造就了他們成為橋梁的機會,而這些認同一度混淆的人們,也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那些曾經的排拒,都成了最後交涉的籌碼,化作言語,溝通著兩不相識、轉眼就要為敵的人們。

或許,每個種族都想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環境,也想開創屬於自己的新未來。優勢族群所帶來的壓迫,需要更深刻的反省,有時甚至需要這樣跨幾個世代重新回顧,才能有新的看見。

這本書的前面有許多精美的地圖和照片,有助於閱讀小說時理解地理關係,下次到恆春走走時,除了墾丁大街,或許也還有許多還沒去過的地方,值得一探究竟。

推薦給沒來的及參加大航海時代,卻生活在全球化時代的朋友。公視即將推出斯卡羅,有知名演員吳慷仁領銜主演,預告片也顯得精彩可期。希望這部劇能讓更多人願意認識過去,了解曾經在這土地上發生過的大小事,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讀讀這本精彩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