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溫柔而偉大的商業革命──B Corporation
(圖片來源:社企流)
揭開革命的序幕──企業可以做的,比我們想像的多
2007年,一間在美國費城名為B Lab的非營利組織,開啟了接下來十多年來全世界看待企業的新眼光與方式。
一切要從這群人共同的夢想開始。
他們觀察到,當世界逐漸走向全球化,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藩籬消失,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似乎也漸漸浮上水面,環境生態的開發與保護、人權與價值觀的維護與衝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互相接觸與摩擦,更多的人形成更大的世界,卻也在追求更好未來的路上也遇見了更多的課題。人們期待政府有所作為,訂定更完善的法規與制度;期待公益與非營利組織協助發聲,讓更多人的需要能被聽見,而他們,想到了一件事:為什麼我們不要求企業做更多呢?
於是,B型企業與認證(Certified B Corporation)誕生了,帶著完整的評估標準與期待,B Lab希望將一個全新的想法帶給所有公司與企業──
期待有一天,所有企業競爭的目標不在於「『成為』世界最好的企業」,而是「『對』世界最好的企業」
(圖片來源:B Lab Taiwan )
B型企業的「B」代表著Benifit,其考量層面包含公司治理、社區照顧、員工照顧、環境友善、客戶影響力五大面向,相較於一般企業追求對股東利益的最大化,更著重於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平衡。通過對企業的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BIA),嘗試將企業理念與文化等抽象概念量化,轉換為具體且可衡量的標準,B型企業認證每三年會進行重新評估,渴望要建立一個充滿「好企業」的社群與世界,讓企業所掌握的資源能在營利之餘用於解決更多的社會與環境問題。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想起曾經聽過的社會企業,這種嘗試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的產業型態,然而,B型企業是以「公司」為出發點,透過認證與透明公開化的方式,達到維護企業使命、品牌差異化、降低資金成本門檻(協助募集投資)、進行企業標竿評比與改善。簡言之,B型企業仍然強調利潤,只是嘗試用更友善的方式對待環境與社會。
B型企業的魔力
根據B Lab在2019年發布的資料顯示,這陣從美國吹起的B型企業之風,已經在全球60個國家接近3000間企業中看見迴響,從商品流程的角度,他們挑選適合的原料同時以價格饋產地農民、研發製造由環保材料製成的產品、落實廢料回收與後續處理、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及維修;對於社會而言,他們參與各種活動或生活節推廣食農教育、少量性消費、鼓勵消費者區別「需要」和「想要」。
也許你會質疑,商業不就是要越高的銷售量,才能獲得更高更好的利潤?
是的,打破傳統商業「賣越多賺越多」的囹圄,就是B型企業的魔法──商業模式上的另一種思維。
美國著名的B型企業,戶外服裝企業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秉持著「提供精良且使用壽明長產品」的理念,舉辦多次反消費主義活動,2011年推出「Don't buy this jacket」標語,提醒人們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成為對黑色星期五瘋狂購物的反思。Patagonia提倡Reduce, Repair, Recycle,提供消費著便宜、持續的保固,讓一件衣服的壽命不斷延長,而這樣重視價值(value)的企業,靠著品牌力量吸引更多消費者支持,創造出企業、消費者、環境的三贏局面。
2014年,臺灣也正式出現第一間通過認證的B型企業──DOMI綠然,透過整合臺灣優質LED燈供應商,為消費者尋找既節電又省錢的燈具,同時透過簡單的介紹與選燈步驟達到教育目的,點亮的不僅僅是消費者的居所,更是節能且愛護環境的希望之光;並舉辦許多植樹派對與環境教育活動,讓對土地的溫柔之情走入社區與生活。
結語──革命是進形式,我們和企業可以做的,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B型企業已經開始在世界各地受到矚目,除了企業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為達成營利目標、環境永續、社區關懷而努力之外,其實,這場名為商業的世界革命的關鍵,正掌握在你我手裡。
唯有每一位公民對自身的環境有更高保護的意識,對生活社區有更多的關懷,對企業商品、政府作為有更高更多的的要求,B型企業才能在社會生存,你我的未來才能真正擁抱永,而這場溫柔而偉大的商業革命,才有機會成為對更好未來追求的革新。
責任編輯:曹若榆 核稿編輯:陳姵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