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網路日誌
在「部落格」這三個中文字尚未問世前,那個在網路平台上寫心情寫日記寫八卦寫秘密寫抱怨寫分享的東西,是叫做「網路日誌」。
(又是一篇透露年紀的閒聊)
N年前,我每天都會在無名小站上面發表「今日感言」。有一次我叔叔問我平日有沒有在練寫作,我不好意思說我有在無名小站上面寫些543,就回答:“有啊,我有在寫網路日誌。” 那是我從教授那裡聽來的名詞,這四個字對年少的我來說,橫看豎看都比無名小站這四個字有深度。
我並不是真心覺得無名小站沒深度,而是在那個我不想明確指出年份的年代,於長輩的眼裡,無名小站就是個在上面發照片交朋友喇迪賽的地方。但也不能嫌長輩老古板,點進去首頁一看,映入眼簾的就是好幾大格的少男少女自拍照,這... 不誤會才奇怪吧。
總之,無名小站曾經可算是壟斷台灣網路日誌平台的霸主,我如果想寫點東西給人看,並且又為了要跟得上潮流,除了無名小站,確實是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平台可以選。
但是,雖然我是跟叔叔說我有在寫網路日誌,若要叫我開給他看,我也是真的不敢。畢竟裡面寫的不是抱怨老師抱怨同學就是看言情小說的憤世嫉俗讀後感。其實我不過就是用網路日誌這四個字在長輩面前把自己包裝成好像有深度而已。
在無名小站關站的前幾年,我開始轉到Blogspot(或稱為blogger)上發表文章。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很清楚當時的心境,就是不想讓別人誤會我在網上發文是為了交朋友,所以找了個看起來很高上大的平台。而且那時候從blog音譯過來的部落格這三個字已經開始在坊間流傳了,blog或部落格,無論是發英文音或中文音,尋思一百回都是比網路日誌這四個字更厲害吧?
講白一點我就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前陣子我在整理網頁的儲存清單時突然翻到以前的Blogspot頁面,我的高峰期是2009-2010年期間,那一兩年我很認真地經營過,並且是每天都更新的那種認真。
由於我本人當時正在喝洋墨水,所以都是用英文撰寫。寫廣告心得、寫球賽心得、寫時事心得、寫電影心得。其中最令我吃驚的是,我當年居然連“Monsieur N.”和“Napola - Elite für den Führer” 這兩部電影都寫過觀後感。雖然我現在已想不起來當時是出自什麼原因會看這麼冷門的電影,以我對自己的了解,怎麼想都是裝逼的成分高些。
我曾經也寫過一篇關於美劇“24”的觀後感,中文譯名是“反恐24小時”,Kiefer Sutherland主演。這齣是我爸那年的最愛,他每天霸佔著電視遙控器不是在等湖人隊的比賽就是在等看“24”的直播或重播。
我那時候記錄在blogspot的觀後感是:(以下已自動翻譯成中文)
“24是以實時進行的影集,每一季24集分別代表一天的24小時,每一集就是在演這一個小時發生在洛杉磯的恐怖事件。”
“我跟著我爸看完幾集24之後只有一個心得:為什麼這部戲裡的洛杉磯都不會塞車?明明405公路開一趟都會塞個少說2小時,Jack到底是如何在一小時內從LAX開到Westwood?”
心得只有這樣簡單的兩段話,非常沒深度。第一段很明顯是參考維基百科的內容,第二段就很... 怎麼說呢,現在回頭看,我當時絕對是在炫耀我住在洛杉磯無誤。
Facebook出來以後,我已經有好幾年沒認真經營過部落格了,兩三年前我決定要重拾這個興趣,就問朋友該選什麼平台,朋友說:“痞客邦吧。” 我停頓了一秒後回答:“我不是應該比較適合Wordpress嗎?”
呵呵呵呵呵,人真的是不會變呢!